(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誠如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所說,以文化部的角色,處理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這個議題其實很難,並非專業與空間規劃上的問題,「難是難在共識,要形成共識需要時間、方法」,所以,當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聯合發起「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中正紀念堂該如何望向未來,有了突破政治意識的可能性,而這個競圖的成果展目前正於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灰盒子展出。
(記者凌美雪攝)
「這是一場尋求新思維的過程,透過對空間的重新詮釋,重新定義都市的聲音。」展覽名為「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成果展,以5個主題呈現,分別是「自然共生」生態與城市對話的融合、「解放空白」新視野下的開放與共享、「記憶迴響」歷史重塑的現代詮釋、「脈絡交織」超越既有系統的連結、「眾聲喧嘩」多元活動共生的空間。
展覽作品分為評審推薦優秀作品、入圍作品、特別邀請作品、歷年畢業設計作品,共155組,展現不同視角和領域的創新空間經驗。主辦單位表示,競圖作品經過徵稿、初選、決選等階段,見證了來自各方的年輕世代和專業人士踴躍參與的熱情。
(記者凌美雪攝)
也許在過去迫切想追求自由民主的世代,會關注在如何為威權空間解嚴,但在新的世代裡,關心的是什麼?是地球公民的責任?還是每天生活的日常所需?隨著時間滲透而變化的周邊地景中,中正紀念堂園區做為一個首都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間,今日如何扮演多面向的公共性角色,以空間重整的大尺度剖析,或思索建築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來回應當代生活的多樣性。
而為適切呈現所有作品的核心精神,除有設計圖稿與模型,每件作品都有詳細的文字與影片說明,可一一對照,因此,相較於其他展覽,此展顯得需要更多時間觀看、理解。主辦單位也將舉辦一系列論壇、講座和工作坊,創造更多對話機會,引發社會更深層的討論,激發創意和想像。
展期至9月10日;9月2日有歷年畢業設計組作品分享會,策展團隊邀請歷年來國內外大學,以中正紀念堂為基地之畢業設計作品;9月10日有「評審推薦優秀作品導覽、學會座談總結計畫」,活動報名詳詢連結(https://forms.gle/dBKu7ZyVCRC7Dwz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