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文豪
在婚姻中,特別是在育有子女的婚姻狀態下,女性常將情感轉移至孩子身上,逐漸對丈夫的關心,大不如有小孩之前。
妻子將感情全心投入子女,形成媽媽與小孩為同一戰線,關係結構改變,爸爸反而是外人。大多數孩子與媽媽關係較為緊密,兩人互相同盟,對彼此產生期待,如送孩子上學的第一句話通常不是「祝你上課愉快」,而是「今天要乖乖喔」。
站在母親的立場,肯定是為了孩子好;而在孩子立場,則是漸漸出現隱形的枷鎖及不信任,畢竟一句簡單的關心話:「今天上課要乖乖。」這個要乖乖的背後是明顯對孩子的不信任,認為孩子在學校會出事,長期下來,母親對孩子的盼望愈高,而孩子對母親的回應更富有壓力,最終成人出社會(甚至更早,選擇大學時)會選擇外縣市讀書及工作。
事實上,夫妻、子女、手足三者關係應分清楚,避免讓子女成為情緒或勞動配偶,夫妻共同討論子女的教養方式,也避免減少單方面向子女表達對另一半的評論。更重要的是,手足的關係需達到一致的對待,使家庭成員界線關係清楚,並充滿愛與信任。不需要等到空巢期才面對夫妻關係,而子女也能在充滿信任及愛的生活中,勇敢地為自己行為、想法承擔,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