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昨(21)日首度接受媒體聯訪,或許因為「作家小野」與前紙風車基金會董事長的身分,使這位新部長顯得比歷任部長更為人熟悉,談話也相當直接。李遠說,接任文化部長的心路歷程可說是從不安、後悔到準備好,一步步轉變,現在他連今天要進立院答詢的處女秀,都能抱著歡樂的心情去面對了。
李遠說,他知道外界認為他是比較非典型的文化部長,因為從作家、進入影視產業,到推廣兒童劇,一直以來,覺得人生這樣還蠻愉快的,不用去上班,很自由;加上70幾歲與健康考量,原本家人是百分之一百二十反對他接任文化部長,怕他在立法院會被羞辱到狗血淋頭,然後氣到高血壓。但「我對文化有很多想法,文化部的每一個項目我好像都接觸過。」李遠引述蕭伯納說:「人生最大的歡樂就是你去做一件你覺得很偉大的事」,於是就接下這份新的職務。
但李遠也坦承,剛答應接任文化部長後,有段時間每天醒來都很後悔,「文化部給人感覺規模很大,責任很重,本來很害怕,是擔心扛不起來。」但自從上週陸續與文化部各部門見過之後,他覺得「只要想清楚方向,每個第一線的人都在做」,內心也就比較坦然。
談到未來施政的重點,李遠先提到文化幣號召企業指定捐款的概念非常好,而且,他認為,文化幣的適用年齡應該再降低到國中,至少要從13歲開始發放。「賴總統有承諾,文化部的預算只能多不能少,我們只能從僅有的預算裡,吸引民間把錢捐出來做藝術,比如ESG,我們可以試著去找民間企業,在紙風車學到的好處就是學會募款。」文化幣號召民間捐款,還可累積一個資料庫,「編預算、降低年齡、找企業家捐更多,我覺得這個政策很好。」
李遠也提到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曾說的「部部都是文化部」,其實沒有講錯,台灣蠻好的地方是民主制度走到現在人文底蘊還不錯,創作人才很多,如果能得到好的協助的話會很好,這也是他想接部長職的考量之一。
還有一件事看起來似乎不重要,但李遠認為很重要也很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指導單位文化部」的掛名慣例取消,「文化部不是一個公務機關把錢分配完而已,而是要扮演一個鼓吹者,鼓吹社會對文化的重視,然後幫忙文化人解決問題,如果能扮演這樣一個服務的角色就很重要。」李遠說自己來自民間,深知文化很多時候是在民間發生的,「那文化部的角色應該協助與解決問題,不應該高高在上成為一個指導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