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副刊】 廖鴻基/發現太平洋抹香鯨

2024/10/07 05:30

花蓮大地震後,清水斷崖崩塌痕跡。

文.攝影◎廖鴻基

十幾頭抹香鯨集結於花蓮海域。

4月3日花蓮大地震,一方面憂傷於山川崩塌道路中斷房舍斲損,另外也憂心幾乎可以證實每年夏季來到花蓮海域的抹香鯨群,今年會不會因為地震而繞過我們沿海。

抹香鯨身體直立,頭頂露出。

地震主震後,一個月內餘震高達一千四百多起,震央又多數落在沿海海床或沿岸,專家判斷餘震將持續至少半年。海水密度是空氣的八百多倍,持續不斷的大、小地震所引發的地鳴,推想其震波將如漣漪般快速彌漫整片花蓮海域,這樣的震波在水裡頭聽起來可能如爆破般刺耳,對他們的影響應該相當直接。生物都有避難本能,何況抹香鯨聽覺敏銳,因而憂心他們今年會不會避過災區繞過花蓮海域?如同今年震後前來花蓮旅遊的人數跟往年相比剩不到一成。

抹香鯨浮出水面噴氣。

2024年是執行「發現太平洋抹香鯨計畫」的第二年,震後我不免擔心今年的計畫成績。果然震後一個多月來,抹香鯨的發現率掛零。

緊跟著媽媽的抹香鯨寶寶。

5月26日計畫航班,先見過飛旋、弗氏、花紋三種海豚,工作船往外、往北,來到七星潭灣外海,離岸約十浬,「前方有水花(發現鯨豚線索)!」瞭望台上的工作伙伴傳出好消息。確認、再確認,他望遠鏡一直舉在眼前,「敢若不是水花欸,敢若是噴風(指大型鯨噴氣)……等咧,等咧……」

身上還留著胎摺的抹香鯨寶寶。

也許因為空白太久信心不足。工作船朝發現方位邁浪前進。目標持續拉近,期待的心情繃緊如隨時會爆開來的火山口。

抹香鯨集結一起噴出壯觀的水霧。

三分鐘後瞭望台上又喊了,「確定是噴風!確定是!」

震後第五十三天,終於等到第一頭抹香鯨!

這群一共記錄到八頭,第一群抹香鯨的出現意義非凡。對於神祕的大自然,野生動物通常比人類敏感,他們的出現等同於宣告,終日搖不停的地震似乎因他們的到來而告個段落。他們前來表達,不會因為地震而繞過或放棄花蓮。

餘震仍然持續,但他們如約前來,是否他們預知這場天災已經過去,也有可能他們不在乎「地震音爆」,還是他們已經認知,這裡地震多颱風多的環境特質,或者就是已習慣地震而練就了「抗震本領」,如同有個笑話說,地震發生時,會跑的都不是花蓮人。

從計畫第一年2023年收集到的資料,大致可以推測,他們數個家族,年年經過台灣東部海域,遇見的個體數從單獨一頭到三十幾頭,出沒的月分大致落在4月到10月之間。他們一直經過這裡,奇怪的是為什麼我們直到近幾年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

如台灣這樣海洋地理位置優越且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島國,照理說,擁有大型鯨(泛指身長超過十公尺的鯨種)並不足為奇,但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不在乎海域裡有沒有大型鯨。

老天其實給我們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兩種大型鯨──大翅鯨(約十三公尺,三萬公斤)和抹香鯨(十八公尺,五萬公斤)。過去大翅鯨以恆春半島為他們的冬天休息場(約11月到隔年4月),但因為該海域持續約六十八年的商業性捕鯨而滅絕。此後,台灣海域大型鯨缺席長達四十多年,我們社會似乎已經習慣「沒有是常態,偶爾出現是撿到」的不正常狀態。直到2018年,花蓮賞鯨船一有餘暇便前往探索五至十二浬過去幾乎是一片空白的海域,沒料到,發現了抹香鯨。

西太平洋抹香鯨的研究資料並不多,如果我們能確認抹香鯨穩定出沒於我們海域,應該會吸引國際上研究抹香鯨學者們的注意,也就是,台灣會因為發現抹香鯨而被世界看見。我們社會也將因為證實抹香鯨存在,而願意踏上甲板、願意轉過頭來看見並珍視我們的海。因此,花蓮縣福爾摩沙協會,我們邀集一群海幫手志工,執行為期三年的發現抹香鯨計畫。

5月26日第一群抹香鯨開門後,接著在計畫航班中持續發現來到的抹香鯨群。儘管發現率不如2023年,像是為了彌補不足,2024年抹香鯨紀錄的「精采度」超過以往。

7月13日上午兩小時的一班航班遇見抹香鯨,聽說有好幾對母子,還說子鯨差不多花紋海豚大小(約三點五公尺),整群快速南下。計畫工作船下午一點十五分才離開港嘴,與上午最後訊息相隔整整一個多小時。大海茫然,加上午後海面光點耀眼,南風浪花紛紛點點造成搜尋的干擾,找到他們的機率至少打了個對折。趕上他們得憑一點本事和運氣。

工作船往南三十分鐘一段空白航行後,船上信心開始動搖,這趟懷抱希望的出航會不會空歡喜一場。

航行至花蓮港南方約二十餘公里海域,工作船忽然擂響引擎,船隻快速前衝。佩服船長,在茫然空曠海流錯綜光影幻煥諸多不利條件下,幾乎是不偏不倚,直接跟上他們。

這群抹香鯨家族大約由三對帶著寶寶的母子對、三至四隻雌鯨或未成年雄鯨、一至兩隻成年雄鯨所組成。其中兩隻寶寶以體形判斷可能出生不久,目視身長約四公尺左右,不曾遇過如此「瘦閣薄版」的抹香鯨幼體,他們身上還明顯留著新生鯨豚才有的胎摺,這兩隻寶寶很可能就在花蓮海域出生。

若是,這將是多大的榮幸,這群抹香鯨家族選擇花蓮海域為他們的生產以及育嬰海域,這很有可能是他們多年來到這裡的觀察和考量,發現這裡是個安全的海域,這裡是個有食物的地方,這座島歡迎他們來到。

7月28日,強烈颱風凱米造成的長浪尾還在,工作船離港晃蕩了約一個小時,心想「颱風後海上常有驚奇」不過傳說云云。誰料到,一頭抹香鯨以驚天一躍熱鬧開場。

這群抹香鯨家族約十五至二十個成員,有雌鯨、母子對、雄鯨、青少年,完整的家族結構。一般時候,他們個體間以五百至兩千公尺距離相隔,散布在遼闊的海域。工作船的接觸往往忙得像蜜蜂採蜜一樣,哪個方位有他們噴起的水霧,我們便趕往哪裡。哪裡的誰將尾鰭舉成一朵黑色鬱金香告別海面,我們只能無奈歎息轉身尋找另一朵噴起的白色水霧。

遇見是幸運,今天更幸運的是我們目睹這群抹香鯨家族在船邊完整的集結過程。

一開始是發現兩頭成體抹香鯨停在原位不再前行,彷彿有道我們聽不見的集合命令由他們下達。這道命令類似:「以我為中心!全員集合!」

這道命令在水面下快速傳開,原來散布寬廣的家族開始集中靠攏,最多時候水面點數到十頭。船長說:「不止啦,水下點不到的還有。」抹香鯨可是大傢伙,十幾二十頭擠在一起,請想一想,那會是怎樣的畫面。

集結完成後,他們紛紛立起身子,頭頂露出海面,幾分像是十幾顆大饅頭浮在水面(唉,我的定焦相機一次只能拍到兩顆),後來看到工作伙伴拍攝此刻的水下畫面,才曉得這時他們聚在一起頭頂朝上立起身子。像是召開水下家族會議,像一場莊嚴的儀式在工作船邊神祕進行……或者只是時間到了,他們集結一起準備進行一場集體睡眠?

不論被抹香鯨家族選為休息場或育嬰場,我們應以恆春半島大翅鯨滅絕的前車之鑑,透過新時代、新觀點來關注這場西太平洋抹香鯨的發現,來思考,我們該如何擁有,以及我們該如何善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