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藝術文化】台版實景歷史劇 淡水鎮民讓藝術在地化

2010/10/18 06:00

《西仔反傳說》用在地人說在地自己的故事。(金枝演社/提供)

記者趙靜瑜/特稿

環境劇場的特色,在於走出室內原有距離感的劇場空間,利用環境中原有的場域特色,進行表演藝術的創作或展演。透過藝術家的參與,讓觀眾重新發覺環境的美好。由金枝演社擔任總策畫的《西仔反傳說》,就是一個環境劇場的實踐。 利用當年清法戰爭的古戰場舊址做演出,《西仔反傳說》除了描述「滬尾之役」團結的勝利之外,還融入台灣媽祖、清水祖師爺等信仰,巧妙地將淡水的歷史、人文與風土結合在一起,也讓觀眾上了寶貴的歷史課。

接近90分鐘的演出,沒有中場休息,有演著演著跑一跑就跌倒的小朋友;有拿在雙手敲鑼打鼓的道具不小心掉落,最後只好放在地上繼續演出的鎮民;擊鼓演出的女鎮民體力有限,讓震撼錯錯落落;最後規畫要放的天燈也因為風勢過強沒有成功,但是金枝演社藝術總監王榮裕說,淡水鎮民多日來風雨無阻一遍一遍地參加排練,學習走位、背台詞,堅持共同完成這個創舉,用在地人說在地自己的故事,精神就足以令人感動。

《西仔反傳說》這樣的製作得以成功,藝術專業整合非常重要,金枝演社是第2年策畫,已逐漸累積經驗;舞台設計王孟超,服裝設計林璟如,燈光設計黃祖延,都是一時之選;淡水鎮公所的熱情也令人意外,一個小小的公所從上到下,完全動員起來,藝術專業、觀眾熱情加上公部門支持,《西仔反傳說》的成功,三者缺一不可。

讓藝術從土地上翻長出來,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進而又豐饒了在地本身,一直是藝術最大的功用與力量。從淡水國際環境藝術節進入第2年的《西仔反傳說》的演出,看見環境劇場利用環境中原有的場域特色的藝術力量,雖然還有很多可以進步的空間,但只要給本土團隊資源與實踐的機會,誰說台灣做實景劇一定需要張藝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加入自由藝文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