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照片提供◎陳銘磻
雨紛紛,風簌簌,黃粱一夢,「國民大作家」已然過百年。
從事日本文學旅行多年,每回前往,獨獨喜歡走訪具有文學與歷史象徵的地景,文學與文學家在日本的地位崇高,因此,關於以文學或文學家為主體的文學地景也跟著豐盛起來,我也就相對討了便宜,從中獲取更多研究資源與寫作材料。
夏目漱石、芥川龍之介、谷崎潤一郎、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等明治時代或大正時代出生的文學家,眾多作品如斯影響台灣戰後新生代的文藝青年,這一批對文學創作懷抱不離不棄使命的文學家,其著作中所敘述或描繪的地景,引人嚮往;我閱讀作品,並曾多次探訪文學家作品中的真實景地,如川端康成《伊豆の踊子》的伊豆天城山、三島由紀夫《潮騷》的三重鳥羽、夏目漱石《少爺》的松山道後溫泉、芥川龍之介《羅生門》的羅城門跡和谷崎潤一郎《春琴抄》的少彥名神社等,我在這些文學地景裡感受文學家取材創作的心思與意識,從而承歡他們在作品中,所欲傳達人生百相的悲喜特質。
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不僅流露出《源氏物語》所展現的王朝貴族,象徵冷豔美的官能性色彩,以及來自時代與民族性所支配的美學態度,正是他戰後的作品具體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心理困惑、迷惘以及沉淪的世態。他還將日本的悲哀、時代的悲哀,以至於自己的悲哀,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悲哀美」和「滅亡美」。尤其承受西方「悲觀哲學」與「神祕主義」的衝擊,川端在日本傳統美學的思維裡,找到自己的立足點,進而也找到東西方世紀末思想的匯合點。這即是他十分顯著的頹廢情調。
同樣追求「絕美」人生的三島由紀夫,早年的個性潛沉強烈的陰柔氣質,他厭惡劍道,甚至厭惡劍道砍擊時所發出的聲響。直到年近三十歲時,倏忽感覺自己對於美的強烈憧憬,開始上健身房運動及游泳,甚至勤習劍道,將年幼以來即孱弱的身體改造得更加強健,期使自己不再為虛弱的肉體感到頹喪與自卑。這種追逐美的心態,與他後來潛心撰寫的長篇名著《金閣寺》有所關聯,這本書中的主角就是一個自慚於口吃的猥瑣,卻又極端崇尚極致之美,導致內心扭曲與抱持幻滅心理的少年,一心想要摧毀「美的金閣寺」。這一點,可以說是三島在現實中的想法,這種意識又跟他的創作內容與華麗的文字互相呼應。
相較於用「殉死」完成心中「美的追求」的川端和三島,以寫作《我是貓》、《三四郎》、《草枕》、《少爺》、《門》、《其後》、《心》、《夢十夜》和《二百十日》等書,成為日本文壇巨擘的夏目漱石,情況則非如此。四十九年人間生涯的後半生,屢受神經衰弱症和胃潰瘍困擾,卻仍執意文學救社會、救國家的夏目曾說:「在這裡我決定,將從根本上解釋『何謂文學』的問題。同時我下決心,利用今後一年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個問題,從而把它當做該研究的第一階段。我把一切的文學書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層,已經把自己關在一家租屋裡。我之所以要通過閱讀文學書籍來知道何謂文學,是因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為有效。我發誓,一定要追究文學到底產生於怎樣的心理需要,因而在這個世界生成、發達和頹廢。也發誓一定要追究,文學到底產生於怎樣的社會需要,因而存在、興隆和衰亡。」
夏目漱石的文學尊嚴讓他在往生前,斷然拒絕接受日本政府授予的博士稱號。1916年因胃潰瘍去世,臨死前,家人同意將他的腦和胃捐贈給東京帝國大學醫學部。他的腦至今仍完好保存在東京大學。1984年,他的人像被印在一千元的日幣上。
中國作家魯迅曾說:「夏目漱石的著作以想像豐富,文詞精美見稱。早年所作,登在俳句雜誌《杜鵑》上的〈少爺〉、〈我是貓〉諸篇,輕快灑脫,富於機智,是明治文壇上的新江戶藝術的主流,當世無與匹者。」日本近代文學史中,夏目漱石享有崇高地位,喻稱「國民大作家」,他對東西方文化均有高深造詣,既是英文學者,又精於俳句、漢詩和書法。寫作小說,擅長運用對句、疊句、幽默的語言和新穎的形式;精確細微的描寫人性心理,開啟後世私小說的風氣之先。門下出了不少名家,芥川龍之介亦曾受他提攜。
選擇日本近代文學家,做為我「文學旅行」的對象,究詰遠因,自然是來自年少時代因喜愛而瘋狂閱讀這些文學家的作品,以及經由這些名家名著改編拍成的電影,並受其深刻影響的緣故。
多年來出入日本無數,全心全意進行文學家的文學作品地景探訪;這季夏日,我依循夏目漱石的出生、成長、創作、作品風格,乃至辭世的景地,行吟東京大學、三四郎池、神保町、松山道後、熊本舊居、阿蘇活火山等,輕悄走入書冊裡的地景,實地感受文學家創作的騷動靈魂,進而領受風華絕代的文學之美與文學旅行的風雅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