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林佳樺/板前風景

2025/01/08 05:30

圖◎吳怡欣圖◎吳怡欣

◎林佳樺 圖◎吳怡欣

ㄩ形鐵板煎檯前,身著雙排扣白衣的主廚詢問用餐者的口味,接著將大理石紋肉片平放板上,油珠濺起嗤嗤聲,香氣四溢的肉塊還舞著油花。

我向設計師描繪了少女時代已想好的這幅理想廚房,然因空間有限與油煙遭到現實的考驗。

我家的晚餐氣氛通常是姊弟們想邊吃邊聊,上整天班、疲憊的爸媽則希望安靜吃飯,白天的嘈雜聲填滿了他們的嘴巴與耳朵。姊弟們互望一眼,慢慢吞下飯菜及一顆顆滾動的字。

話匣子、聊開等詞將嘴巴形容成閉鎖空間,得打開語言敞開內心,才能順談。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一列前往維也納的車上,互不相識的Celine與Jesse從電影聊到宗教、感情、家庭生活,從車上漫遊到多瑙河,邊聊邊走,心裡走進了對方的身影。我也想表達對家人的情感,然而白天全家各自奔忙,回家後沒有時間交流,沉默漸漸成了習慣。

表姊夫因工作關係,時常向我爸請教法律問題。有次他招待我家北上到鐵板燒始祖店新濱用餐,聽說投資獲利。那時我國中,島上經濟起飛,股市首破萬點,表姊夫把錢變成喜歡的樣子。

主餐有和牛、龍蝦、紅白酒、甜點,主廚就在眼前烹飪,聽取我們對調味、肉質軟硬的訴求,原本隱身在後台的烹飪調味推到了亮處,檯面一洗傳統印象的油汙,廚師不是媽媽那樣隨意紥髮、獨自在爐邊揮鏟,而是將料理光鮮地搬到檯面上展演,揮鏟烹煮調味節奏有序,煙氣香氣俱現,料理者與嘗味者同在一處互動交流,四周流著音樂、說話與笑聲,眼耳鼻口舌全是享受。有形的、無形的都在鐵板上升溫。我想起老師教過庖丁解牛,寫實殘忍的刀工上了檯面,成了有音樂節奏的劇場展演。

那頓餐飲顛覆了全家對廚房及吃飯的想像,在此之前我家飯桌是「無話」「不談」。後來表姊夫深陷股海,夫妻感情生變,便在家族聚會裡淡出了。

我家餐桌的氣氛卻微微地不同了,爸媽偶爾會在飯間問問我們姊弟上學的情況,極簡的問答,話太多仍是會被斥責:食飯是配話哦?

開放式廚房、炙熱煎檯給了全家美好的期待,爸常說等有錢就再去一次,然而三個孩子的學費、房貸,期待成了遙遠的等待。千禧年我碩班畢業時兌現了這份期待,只是請客地點在大埔鐵板燒,價格親民,有一肉兩菜的套餐組合。那時股市盛極而衰,爸媽以為投股獲利可以及早還清房貸,卻成了號子裡哀鴻遍野的股民之一。高檔餐廳人潮也漸稀,平價店成為新寵。

碩班時學習日文,才知鐵板料理源自日本。「板前」一詞來自日本,原指廚房放置砧板的調理台,後衍生為在砧板前烹調的人。鐵板燒類似中式的板前,將大片牛、雞、魚放置燒燙板上、灑醬調味,待其微捲透出香氣時,主廚以鏟為刀,將食材均切成塊。

雖是平價料理,但主廚手藝毫不馬虎,雞肉煎得皮酥肉嫩,細心詢問用餐者口味習慣嗎?表姊夫邀宴的場景不斷閃現腦海。媽媽問還記得新濱的味道嗎?坦白說我想不起來,多少有些鈔票的味道吧。店家老闆聽到我們談論老字號店,「農安街那一家哦?九二一被震成危樓,搬啦。」

由於味道家常,又與主廚有新濱這共通話題,我成了大埔的熟客,媽笑我是在現任中找尋前任的身影。

一位單身多年的好友也常造訪此店,認為這種料理可以聞到奶油剛溫熱時的清香,一般餐廳成品上桌時,奶油與其他食材已經融合成另一種味道了。在社會上打滾,想多聞聞單純的味道。她說。單身的她曖昧對象堪比迴轉壽司,這位走了,下一位立刻來到跟前。好友察覺與對方情感漸冷,約會時便選擇此地,眼前廚師的表演勉強填補了兩人無法搭上話的縫隙。料理熱燒,只是情感漸涼。

不知是否價錢與服務都走親民路線,主廚可以接收用餐者的變化球。例如有道荷包蛋,主廚能客製三五六七八分熟,令人錯覺是一道牛排。原本這種料理就是庖丁與食客在同一空間交流,現在是對方能夠完全顧及你的需求,你會發現累了一天的自己被輕輕接住了。到底是有多寂寞,吃飯時也渴望與人交流?也許有時只是想藉由一個眼神,安慰著自己並非一個人。

那時我還沒成家,偶爾下了班拖著沉重的身軀來此用餐,店裡早已坐了幾位面熟但從沒交談過的獨食客人,不必共食的用餐方式自由又自主。

不知主廚是否察覺檯前獨坐的心情,有時會展現炫目廚藝,讓人有吃飯看綜藝節目的錯覺。例如有一招花式敲蛋:以雙蛋相擊,敲鈸似地哐一聲,蛋清蛋黃音符似地滑向鐵板滋滋作響,主廚眼睛便是計時器,呈到眼前時,蛋清成了晶瑩白湖,中心映著一輪膏狀金月。那時沒料到尋常的蛋在二十年後由於新冠與禽流感的肆虐,一蛋難求,餐廳只好刪去菜單上的相關料理,徒留蛋蛋的哀傷。

有天全家再度造訪這間平價店面,我家坐在ㄩ形餐位的正西。媽在我耳邊低語,我請媽媽把話和飯菜默默吞入肚裡。正對面一對熟齡男女比肩而坐,男人右手拿匙餵食,擱置桌上的左無名指有圈銀閃閃。媽媽以結婚一甲子的資深經驗,露出神祕微笑。我想否決媽媽的想法,然而媽媽堅持結婚多年的夫妻彼此餵食只存在偶像劇裡。

我瞄了瞄主廚,他的眼裡似乎只容納得了食材。

這種指揮官似的淡定,讓我對這份職業有種憧憬。婚後先生原本計畫出國,學中文的我到國外極有可能成為無業遊民,於是報考中餐證照。然而傳統廚房,廚師須長時間待在狹小空間的熱爐邊,若是開放式料理台,空間廣、採光也亮。我表達了想報名永平工商餐飲科進修部的想法,它開設了餐飲科系少有的鐵板燒烹飪課程。媽媽認為這行適合男性,除了餐飲業必有的工時長,鐵板是兩百度高溫,皮膚常被蒸氣及噴濺的油珠燙傷,下班還要費力洗刷黑汙的煎檯。

有次我們到某連鎖鐵板燒用餐,三分之一以上的廚師是不到三十歲的未婚女性,笑容甜美親切,姿態優雅。談及檯面下的努力,打消了我報考的念頭:檯面上快速地料理,前製作業是耗時而費工,菜洗後切段、肉要拍打醃漬、魚要去骨分切、然後分類放好,熟記調味瓶罐位置,收到菜單時才能秒速抓料。聽說有些店家的主廚還會表演耍刀、將蛋當成球在鏟子上滾動,員工要會熱舞。一刀多用、一人多能,都是為了抓住食客的胃。

更深入了解鐵板燒主廚的工作內容後,我問問自己,會選擇這場域嗎?須長時間站在食客面前共享同體氛圍,掌握火焰、刀工與烹調的專業又兼具娛樂性,時時注意客人對味道的需求,而且當眾料理是無法試味的,不能拿探針偵測肉類熟度,要會看食物臉色,偌大鐵板由中心兩百多度到外圍一百度,一切只能看與感受,而客人面前,你只能完美演出,落幕後,回家尚須面對選店指標的Google評論。

理想中的廚房最終住在理想裡。這些主廚每天在現實中登台,五感細膩地只專注眼前食材,人事成了布景,也許知曉某些客人間的祕密,或者網路負評還縈繞心頭,也可能擔心刮風下雨時招牌穩不穩固,然而油煙嗤響,布景便隨煙霧消散。●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