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媛婷/專訪〕國內出刊歷史最悠久的藝術雜誌《藝術家》,6月即將喜迎創刊40年,創辦人何政廣日前更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肯定。默默耕耘台灣藝壇多年的他本身就是重量級藝評家,透過其努力,讓台灣藝術走向國際,也讓世界藝術深入台灣。
「當初創辦《藝術家》是因《雄獅美術》從純美術雜誌改為綜合性刊物」,何政廣回憶創辦初衷,說自己其實帶點衝動,「當時我擔任《雄》的主編,知道即將改版後,認為國內仍需要一份純美術雜誌。」在朋友鼓勵下,何成立了雜誌社,已逝畫家席德進認為藝術不該被地域、時代限制,最後取名為「藝術家」,並由書法家莊嚴以瘦金體題字。
該社從成立至今是不少國內外畫家必定朝聖的重鎮,從顏水龍、楊三郎、林玉山、郭東榮,以及曾創下華人拍賣紀錄的趙無極等,皆曾親自拜訪何政廣,或交流所感、或老友長談,無形中促成不少藝術專書出版及展覽舉辦,「那時趙無極來了後,就決定出版自傳。」
《藝術家》更是國內首本在80年代即介紹中國畫家的雜誌。何政廣直言228後藝術家不畫社會百態改畫風景,甚至當雜誌介紹國外畫家如畢卡索等,也遭受畢卡索是親共畫家的質疑,「警總曾一度要查禁,甚至只是報導齊白石的水墨畫,立即就遭到新聞局的高度關切。」隨著民主的到來,他說現今畫家則大都選擇生活周遭或社會抗爭的議題來創作。
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身為重量級藝評家的何政廣卻從不在自家刊物發表藝評,一切原來是他創刊時的堅持,「媒體是公器,我必須要維持雜誌公正性」,也因此他只在其他平台發表評論。
不少人說從《藝術家》雜誌每期封面,就能一覽台灣藝術界40年變化,該社也即將在9月舉行創社40週年大展。說到雜誌未來的方向,何政廣說將繼續將國內外最好的藝術介紹給國人,「藝術文化永遠是滋養心靈最重要的營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