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明怡/台北報導〕以180件展品梳理1947年以前台灣藝術文化發展的多層次面向,並探討殖民體制下逐步成型的主體意識。北美館典藏展策展人林育淳不以此「政治正確」的命題為滿足,接著提問:展出作品中的「台灣」意象,是藝術家們的創作,抑或是在殖民背景下被「製造」出來的呢?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以「萌發」、「風采」、「伏流」、「築夢」、「摩登」、「家鄉」等6子題分區,囊括台灣藝術史近代藝術家黃土水,東洋畫家陳進、林玉山、郭雪湖、呂鐵州,西洋畫家倪蔣懷、陳澄波、廖繼春、劉啟祥、洪瑞麟、何德來,及影響日治時期藝術發展的日籍教師石川欽一郎、鄉原古統等人在雕塑、工藝、織品、膠彩、水墨、書法、水彩、油畫、素描、攝影等領域的創作,展出作品共180件,包括近50件首次曝光的典藏品。
北美館表示,1895至1947年是台灣社會價值劇變的年代,藝術家一方面接受外來文化洗禮,一方面試圖在傳統價值與自我認同中求得平衡。他們對鄉土與國家的認同、對變異的世界環境有何感應?對新時代又有何感知?將藉由本次展覽邀民眾一起探討。
《台灣製造•製造台灣: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展》即日起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至9月27日,詳見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