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有影無影?乘實御虛 藝術家施展影子魔法

2019/09/08 22:02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都說如影隨形,可曾注意過「影子不一定隨形」?在視覺裡,影子似乎是真實的存在,而在空間裡,影子似乎又時而飄忽。我們在奇美博物館最新影子特展裡,看到許多遠遠超乎我們想像的「影子」,除讚嘆藝術的神奇之美,也讓人重新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

拉沙德‧阿拉卡羅夫的作品與光明、黑暗、現實、感知、城市景觀和文化符號攸關,巧妙地安排物體位置,藉由不同的光源方向,產生不同的城市剪影。此次以台灣日常生活可見的物件重新組合,以兩個不同的光源映照出新的〈東方與西方〉城市景觀。(記者凌美雪攝)

奇美博物館今夏推出的特展《有影無影?影子魔幻展》,集結國內外15位/組影子藝術家的作品,以展場串聯6個關於「影子」的提問,從回想是否經常忽略影子為開端,尋思影子是實體嗎?它是否必然反映物體外形?如影隨形特性是否有例外?有彩色的影子嗎?循著這些問題探查觀看作品後,再問是否改變我們對影子的原初想像?

拉沙德‧阿拉卡羅夫以兩個不同的光源映照出新的〈東方與西方〉城市景觀,如代表東方尖塔、圓頂的伊斯蘭建築和西方的摩天大樓,簡單明瞭的視覺符號,寓意東西文化的差異。(記者凌美雪攝)

奇美展示教育組組長王邦珍說,現實生活裡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感知「光」的存在與變化,卻鮮少關注光背後密不可分的「影」。光影變化中,光總是主角,吸引眾人目光,更讓世界充滿色彩。「影」是光被阻隔之處,是「光」與「形」相遇後產生的狀態;而形是影的實體,影成了形的印記,影和形有著明顯的區別,又有緊密的連動關係,若影為虛、形為實,如何乘實御虛,翻轉形影界線,成為施展影子魔法的關鍵所在。

阿妮拉‧卡尤姆‧阿嘎出生於巴基斯坦,1999年移居美國,作品運用光和影創造了一個神祕縷空立方體,稱為〈給自己的花〉。(記者凌美雪攝)

你相信眼見為實?那麼,影子真實的樣貌為何?看似哲學的思辨詰問,啟發藝術家多元的創作角度,他們運用物體的形狀、材質,以及改變光、形、影3者之間的距離與角度,成功開啟多采多姿的影子世界,顛覆人們對虛實、無有、真假、存在與不存在、看見與看不見、分身與本體、當下與永恆、具象與抽象等界線的認知,有些作品隱約藏著一場超現實的擬象騙局,更引領人們用全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尋常事物。

迪特.韋吉曼探索影子藝術逾50年,舉凡垃圾、玻璃碎片、舊家具、廢棄物和枯萎樹枝都可為媒材,將看似無用的東西連接成立體雕塑,透過特定角度的光源投射,再現藝術史上的經典傑作,例如這件〈著火的維納斯〉。(記者凌美雪攝)

而為讓民眾深入體驗作品,影子展的展區規畫採一藝術家一空間的方式,每位藝術家皆可在獨立不受干擾的場域中盡情玩弄光影,打開視野的魔法,帶著啟示與驚喜,引領人們探索未知的幽暗領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