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一首詩串起半世紀台、日友誼 台灣日本詩作家李錦上的詩信奇緣

2022/04/04 20:38

李錦上歷年的俳句、短歌、川柳作品以雷射雕刻在鉛筆上,成為結合文學和藝術的作品。(記者鄭旭凱攝)

〔記者鄭旭凱/台中報導〕國立台灣文學館收藏台灣日本詩作家李錦上手稿,發現上百封日文信件,也意外發掘一段寫詩奇緣。李錦上學生時期曾寫信慰問戰場的日本兵,後來因日本兵的家鄉廣島遭投擲原子彈而因訊全無,直到50多年後李錦上因為俳句作品在日本的報紙獲獎刊登,意外串起半世紀前的情緣,百封的日文信更見證台、日友誼。

李錦上收藏上百封二戰時期與日本兵通信的信件,成為台、日友誼的歷史見證。(記者鄭旭凱攝)

二戰期間日本政府鼓勵學生寫「給戰地阿兵哥的一封信」安慰阿兵哥,李錦上12歲開始陸續與20多位日本兵通信,14歲那年起曾與一位名為福島恒美的日本阿兵哥通信長達3年,但在日本戰敗後兩人即失去聯繫,因為福島恒美就住在日本廣島市附近的吳市,距離原子彈被投擲地點極為接近。

台灣少年與日本兵相隔半世紀的寫詩奇緣,當年的日本媒體造成轟動。(記者鄭旭凱攝)

由於音訊全無,李錦上一度以為福島恒美已在戰爭中罹難而傷心不已,不料時隔50餘年,李錦上突然接獲一封來自日本廣島的信件,發信的日本人福島恒美希望知道,這位李錦上是否就是50多年前就讀鹿港第一國民學校(現今鹿港國小)與他通信多年的那位李錦上,而兩人也終於再度取得連繫。

李錦上說,1995年他的俳句作品在中国新聞(中国地方指的是名古屋、廣島地方)的「中国俳壇」獲得「俳壇賞」,福島恒美也熱衷於俳句創作,意外在報紙上看到得獎者「李錦上」的名字,原本也擔心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直到透過報社取得李錦上在台灣的住址,兩人順利取得連繫,並於隔年首度在廣島見面,而相見時他已從當年14歲的中學生變成七旬老人,福島恒美更從戰地阿兵哥成為78歲老翁。

日本報社主動為李錦上出版的日本古詩作品《曉雲集》,福島恒美也將兩人書信往返集結成冊。(記者鄭旭凱攝)

因為一首詩重新牽起李錦上與福島恒美半世紀的情緣,兩人都相當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情誼,除了持續書信往返,福島恒美還把與李錦上重新取得連繫時的往返信件及新聞報導集結成冊;中国新聞社則主動將李錦上多年來在日本及台灣投稿獲刊登的日本俳句和短歌等作品集結成《曉雲集》出版,創下日本媒體主動為台灣人出版日本詩集的先例;而李錦上更保存了80年前、二戰期間20多位日本阿兵哥合計超過百封的回信,這些都成為台、日友誼的最佳歷史見證。

李錦上結合日本詩和鉛筆雷射雕刻的作品。(記者鄭旭凱攝)

李錦上至今仍和當年日治時代老師的後代、通信友人的家人、以及日本古典詩的老師們書信往來,今年初更在靜宜大學日文系教授賴衍宏的協助下,把李錦上數十年來創作的35首俳句、短歌及川柳作品精選,以雷射雕刻的方式呈現在鉛筆上,是文學和雕刻藝術的結合,日本古典詩界的老師都相當稱讚不已。

賴衍宏表示,他把日本古典詩雕刻在鉛筆上集結成詩集《薰風》,不僅雅致美觀,詩作也變得更有溫度,把詩文雕刻在代表創作工具的鉛筆上,別具意義,也形成文人的美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