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天堂路」上磨擦出聲,《感質》以女體「演奏」即時電聲

2022/05/13 16:06

《感質》由樹苗生長找到靈感。(記者何宗翰攝)

〔記者何宗翰/台中報導〕台中國家歌劇院首位作曲駐館藝術家鄭伊里,歷經駐館2年創作《感質》,用身體取代真實樂器,讓2位表演者在發泡煉石上磨擦打擊,透過體感差異產生出的電聲音頻,演奏出樂譜中的音頻強弱與速度,經常排練到手腳破皮,堪稱兩棲蛙人「天堂路」般的音樂演奏。

《感質》用身體取代真實樂器,讓2位表演者在發泡煉石上磨擦打擊。(記者何宗翰攝)

鄭伊里表示,駐館之初即在歌劇院5樓美聲涵洞種植辣木樹苗,觀察環境介質對樹苗成長的影響,激發她將光、空氣、水等介質融入創作中,「任何生命都是獨特的,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或樹,我從小演奏樂器,對可觸物件有很深的連結,所以產生對介質研究的興趣。」

一般的樂譜寫的是音符,鄭伊里譜寫的是演出者的表演動作。(記者何宗翰攝)

一般的樂譜寫的是音符,鄭伊里譜寫的是演出者的表演動作,極為強調與裝置配合的精準度。表演者雷雅涵、羅翡翠拋棄原本擅長的法國號和大提琴演奏,以身體「演奏」即時電聲,不僅要熟記動作姿勢,還需反覆練習,方能即時轉化為不同強弱頻率的電聲,準確表達作品。

台中國家歌劇院首位作曲駐館藝術家鄭伊里(左),歷經駐館2年創作《感質》。(記者何宗翰攝)

歌劇院藝術總監邱瑗說,期待《感質》未來有機會在不同場域呈現,不同空間存在不一樣的介質,都會帶給作品不同的刺激與效應;雷雅涵也說,就連排練時和觀眾進劇場後都有不一樣的化學反應,因為觀眾也成為介質,建議大家開放感官、放掉期待,進劇場裡全然體會。#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