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走進精神病人的時間迷宮 伊甸辦畫展盼卸社會刻板印象

2022/08/25 15:21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睽違2年,再度推出「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盼藉由病友畫筆,讓社會大眾看見精神疾病經驗者多元的樣貌。(記者吳柏軒攝)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人生就像一個大型迷宮,我在迷宮之中,必須一直不斷地選擇我要走的路。」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睽違2年,再度推出「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今(25日)在國父紀念館開展,立委范雲、王婉諭也到場支持,盼畫展可展現精神疾病經驗者多元樣貌,創造社會更多對話與理解,擺脫刻板印象,落實文化平權、去汙名化。

國父紀念館館長王蘭生說,很想跟伊甸合作,並落實文化平權,分享作品,告訴大家「你們不孤單」;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表示,過去在精神疾病多從事醫療、社區參與等,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病友與社區共存共榮,希望藉由展覽,讓社會更加關心、了解與支持。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在國父紀念館推出「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畫展,盼藉由病友分享經驗,讓社會看見多元樣貌,創造更多對話與理解,立法委員范雲、王婉諭也到場支持,並研議提供更多資源給精神病患族群。(記者吳柏軒攝)

立法委員王婉諭說,長期關心精神病人,社會大部分資源都投入醫療,但仍有很多須努力,如社區支持、去汙名化等,而伊甸展覽讓病人透過畫畫與文字說明,讓眾人更加知道,疾病只是其人生的部分,不影響生命全貌,未來將推動精神衛生法修法。

立委范雲也說,在展覽中看見精神疾病經驗者用藝術展現多元之美,深受感動,也想到美國紐約「降落傘計畫」,讓精神病人不只吃藥,也有同儕支持、藝術創作,與疾病共存等,80%參與者獲改善,更引展覽介紹的話:「聽懂人的受苦,是社會進步的基礎」,盼改善更多不公刻板印象,化解對立。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舉辦「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畫展,收集8名創作者逾80幅系列作品,回望精神疾病經驗者在生命經驗中的深刻,創造更多對話與理解。(記者吳柏軒攝)

展覽主視覺為活泉之家會員小暗的創作《迷宮》,她說,人生就像一個大型迷宮,雖然無法預測前方的路,有時往前,有時擔心選錯,但其實每一段遠路都很重要,「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死去」,個人有各自的故事足跡,希望大家從歷程中走出低潮。

展覽共分四大展區,包含「反芻日常」有8名創作者超過80幅系列作品,展出創作者人生議題,如死亡、回憶、力量等;「時間回溯」25幅作品回望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疾病影響、親人糾結、社會排斥、治療痛苦等;「時間停歇」進入創作者自我意象,看見工作處境與疫情困擾;互動「聊遇間」則提供創作者「閱歷」筆記,參觀者也能坐下用紙筆對話,給予回饋。

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在國父紀念館推出「精神病人的房間Ⅱ-時間練習」畫展,現場擺放精神疾病經驗者的筆記,觀展者也能用紙筆對話,給予回饋。(記者吳柏軒攝)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