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塵封中研院一甲子 神祕力量指引祭司祖屋模型現身

2022/09/02 16:56

馬太鞍部落的Kakitaan祭司祖屋模型。(中研院民族所提供)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塵封於中研院民族所超過一甲子,阿美族馬太鞍部落(Fata’an)文物將返鄉展出,該所和馬太鞍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舉辦「心繫Fata‘an」共作展,展出多項文物,其中包含「Kakitaan祭司祖屋模型」,該模型完整還原阿美族祭司祖屋的建造工藝,解開祭司組屋之謎。

「心繫Fata’an」共作展由馬太鞍部落、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黃宣衛、副研究員劉璧榛副共同策展,展出48件文物以及研究人員手稿、影像紀錄,藏品源自1956至1961年間,中研院民族所創所所長凌純聲率研究員多次拜訪馬太鞍部落進行田野調查,時逢部落文化變遷劇烈時期,當時的大頭目何有柯、耆老連再芳、張阿湖不吝與研究團隊講述傳統文化,包括祖先傳承下來的神話傳說、歷代神譜與家族系譜,甚至示範工藝技術及其知識。藉由部落青年陳阿順、吳阿民與王文龍的翻譯協助,研究團隊得以留下文字及影音紀錄,並將文物帶到中研院民族所典藏。

這次展出的文物中最難得的就是「Kakitaan祭司祖屋模型」,劉璧榛表示,由於部落信仰的變化,以及日本時代禁絕獵頭習俗,馬太鞍部落的祭司祖屋已不復存在,族人想復建祭司祖屋,過去只能透過研究人員留下的文字尋找線索,或觀摩其他部落的祖屋,但因每個部落文化仍有差異,祖屋建造無法直接套用。

祭司祖屋模型也還原祖屋柱中是人類最早的祖先人像,右側男子叫Piroykaraw左為女子Marokirok。相傳古代洪水時,兩人乘坐其腳下的矩形長木臼(dodang),作爲船,漂流至Cacora’an山,等水退後二人下來馬太鞍定居。(中研院民族所提供)

這次因為中研院執行馬太鞍部落相關研究,當時部落巫師前來民族所施行儀式,彷彿受到不知名力量指引,就看到這座置於倉庫一隅的祭司祖屋模型,更驚喜的是原來該模型為多前年部落頭目及祭司完全依循傳統建築工藝如手工藤編等手法打造等比例縮小的祭司祖屋,且該模型也留下完整的部落圖紋與神話傳說,完整呈現馬太鞍部落傳統祭儀場域,不僅讓研究員大為振奮,也讓馬太鞍部落尋回失落的文化祭儀。

該展覽還展出馬太鞍族人生活中的漁獵工具,包括Palakaw(巴拉告)傳統捕魚技藝以及各種生活器具。「榮耀的領袖與祭司」以馬太鞍末代Afelo’ay(領袖)與Sapalengaw(總祭司)的大禮冠盤帽(O pakowawan no Sapalengaw no Fata'an a niyaro')及衣物。

該展覽的展期將從3日到明年的3月4日,每週三、五、六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開放免費參觀,地點為花蓮縣光復鄉光華街1號(花蓮縣舊消防局光復分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