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楠梓仙溪的Akam漁事紀 台史博重現大武壠漁獵文化

2022/09/25 17:32

魚笱是楠梓仙溪大急流「粗瀨」水域的代表性漁具。(台史博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地方流域記憶蒐整計畫」,以高雄楠梓仙溪流域為推動場域,結合當地社群及培力單位,辦理流域地方學系列工作坊,共筆在地知識架構。各項成果集結成「Akam(大武壠族語:大河)漁事紀:楠梓仙溪流域記憶蒐整特展」,即日起至10月21日,於台史博園區及湖畔教室展出。

本次展出來自楠梓仙溪流域8個大武?族聚落、8位漁人的漁獵智慧。(台史博提供)

台史博表示,展場空間對應楠梓仙溪流域豐富的水域樣態,各展區呈現此計畫在小林、日光小林、杉林及木梓社區調查的各式漁具、漁獵方式及成果。除利用空間感加強楠梓仙溪流域上、中、下游的水文生態及對應各聚落的漁獵文化特色,也搭配流水意象造景及各式漁具,在展場便能探尋大武壠各部落的多元漁獵視角。

特展亦呈現與在地共做的培力成果。(台史博提供)

另並以「魚笱(ㄍㄡˇ)」為主題,「魚笱」是大武壠族人運用湍急河道中的水位高低差,用以捕魚的工具,也會使用於祭祀儀式中。耆老帶領學員從植物的辨認與採集開始,將其加工製作成「魚笱」,並在楠梓仙溪支流中施放。透過工作坊實作重新追索大武壠文化,也體現族群與水文互動的關係。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