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作品曾在花神咖啡館展出 台灣藝術家林明弘新作倫敦藝廊綻放
藝術家林明弘(右)於海沃德藝廊與策展人馬容元(左)進行座談,分享作品《macule》創作歷程。(文化部提供)〔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英國倫敦南岸藝術中心海沃德藝廊(The Hayward Gallery)委託台灣藝術家林明弘為公共空間打造的藝術新作《macule》,即日起與大眾見面,作品位於藝廊主要入口處的咖啡館,未來兩年將為藝廊經典粗曠的建築注入奔放的活力,林明弘也特別出席作品發布會及座談,親自向觀眾介紹創作歷程。
藝術家林明弘為倫敦海沃德藝廊公共空間打造的藝術創作《macule》,以梅花圖案為主體,透過粉紅、紅、黃等色彩重複呈現。(文化部提供)林明弘生於台中,1990年於洛衫磯的歐帝斯藝術中心帕森設計學院完成藝術學士學位;1993年於加州巴沙狄那藝術中心設計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在台北及布魯塞爾兩地生活及工作,個展、聯展遍及歐美,曾在法國巴黎東京宮,美國紐約州長島PS1當代藝術中心、布魯塞爾藝術博覽會、維也納美術館等處展覽,也曾參與「第49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作品以包覆建築表面大型花卉圖案的裝置藝術聞名。本次以絢爛繽紛的壁紙包覆海沃德藝廊的咖啡館,將常見於台灣、中國、日本傳統紋飾中的梅花圖案,賦予不同色調的粉紅、紅、黃等色彩重複呈現,再運用各種視覺語言和傳統紋路,展現文化認同的交融。
林明弘《macule》局部照。(文化部提供)此外,由於圖案的比例由壁紙的寬度決定,林明弘也藉以說明壁紙製作的歷史過程。在17世紀的英格蘭,壁紙生產成捲而不是做成單張,這讓更大型圖案得以重複;而林明弘的童心將不一致的圖案分層設計運用到豐富多元的手工印刷工藝,使得每捲壁紙都有不同的層數和複雜度,呈現其作品以勞動在數位時代的想法為基礎,並成功結合工藝物質傳統與當代技術的特色。
海沃德藝廊策展人馬容元(Yung Ma)表示,「林明弘的大型『關係』裝置藝術一直是促進文化和藝術交流的平台,這次的委託創作也不例外。他將傳統的東亞圖案帶入海沃德藝廊,將公共空間變成一個允許不同文化對話發生的環境。」
駐英國代表處文化組長陳斌全指出,這是海沃德藝廊繼2008年展出藝術家袁廣鳴作品後,睽違5年再度與文化部合作,且為首次委任台灣藝術家創作作品。希望造訪的民眾參訪公共空間時,透過藝術作品對亞洲與台灣文化留下鮮明的印象。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