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亞維儂、愛丁堡藝術節多次受邀演出 阿美族編舞家莊國鑫獲花蓮縣文化薪傳獎
莊國鑫(左2)獲頒「文化薪傳獎」,教過的學生也特地獻花祝賀。(記者花孟璟攝)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54歲阿美族編舞家莊國鑫致力傳承並創作原住民現代舞,本月初剛從「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歸國,花蓮縣府今(31)天頒給他花蓮縣藝文界桂冠「文化薪傳獎」。莊國鑫2005年成立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也在新城鄉北埔國小指導舞蹈隊,還攻讀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目前為博士候選人。他說,回頭看18年前初心,至今不變,「相信堅持是值得的」。
莊國鑫1969年出生,老家在光復鄉太巴塱部落,在都市成長的他在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畢業後回花蓮教書,致力找回傳統文化,在北埔國小成立舞蹈隊,2005年成立「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他長期以來田野訪談部落耆老,傳統樂舞成為他創作現代、當代原住民舞蹈的養分;而劇場多次受邀前往「法國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演出,目前是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莊國鑫榮獲花蓮縣「文化薪傳獎」,包括太巴塱、吉寶竿、薄薄部落等阿美族親友總動員,同感榮耀。(花蓮縣府提供)
「文化薪傳獎」頒獎典禮今天在花蓮縣政府舉辦,頒獎典禮前,特別由舞團演出莊國鑫2019年受邀到英國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駐村創作作品《Sakero》中的一段選舞。「Sakero」是阿美族語,詮釋阿美族人進行Lisin祭儀文化時的肢體動態,也是阿美族語中最接近「舞蹈」的語詞。
莊國鑫說,這段舞蹈中,5名舞者拿著竹竿整齊劃一的跳舞,雖表現上身體受到限制,卻爆發無限可能,呈現阿美族身體文化的精采演譯。他也說,從多次受邀國外演出的經驗,發現阿美族的身體及樂舞「辨識度非常高」,放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
論文指導教授台北藝術大學老師廖仁義說,莊國鑫的創作採用當代舞蹈的表現方式,但文化底蘊及美學來自太巴塱的土地、部落的耆老及親人,結合深厚理論與舞蹈實踐,博士論文主題也是阿美族Ilisin(正在進行祭祀)儀式的歌舞表演,再用阿美族的身體去演出,而「文化薪傳獎」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傳統文化的繼承、並予以轉化。
在太巴塱、吉寶竿、薄薄部落等長輩及親友團歡呼中受獎,莊國鑫回想18年前創立舞團時的艱辛,四處借場地排練,他一度哽咽「有想哭的感覺」。他說,成立舞團初衷就是希望讓孩子們快樂地跳舞,而許多劇場成員都是從國小就加入,他與妻子雖然沒有孩子,但他們把舞團的每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小孩,看著孩子們走向原住民樂舞的專業舞台,發光發熱,「從花蓮出發、走向國際」,內心無限感動。
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在頒獎典禮前演出《Sakero》選舞,是莊國鑫2019年受邀到英國蘇格蘭國家舞蹈中心駐村創作作品。(記者花孟璟攝)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