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破盤!低成本旅遊「這邊」看看

2023/11/27 14:27

閱讀,就是最低成本的旅遊,不是嗎?(記者董柏廷攝)閱讀,就是最低成本的旅遊,不是嗎?(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出版過《不在場證明》與《絲路分手旅行》的作家李桐豪曾經說過:「辦公室如囚牢,每一場旅行都是一趟保外就醫。」即便在交通便捷、旅遊成本降低的現代,想要隨時出發,抵達遠方,看似不困難,實際上仍囿於各種限制,因此,能夠旅行仍然是件「感覺有點奢侈的事」。那麼,唯有心思神遊四面八方,才真的算是一趟趟成本最低廉又最自由的旅行了吧?困獸無須再鬥,做做白日夢環保兼衛生,儘管讀書勞累,但只要願意,即便一行,它也會向人遞出一張張印著美食、氣味、古蹟、文化、遊戲等沉浸式的「邀請函」。

◆《想像一座城市》

馬克.凡霍納克著,呂奕欣譯,臉譜出版

《想像一座城市》馬克.凡霍納克著,呂奕欣譯,臉譜出版。(記者董柏廷攝)《想像一座城市》馬克.凡霍納克著,呂奕欣譯,臉譜出版。(記者董柏廷攝)

身為現役飛行員的作者馬克.凡霍納克(Mark Vanhoenacker,1974-)書寫到訪過的城市的歷史典故,與直觀感受,也將個人的成長史,繡線埋針般藏進字裡行間,成就此本文集。因為性向,帶來的恥感,讓他一心想逃離故鄉,及長,才發現「離開的執著」,形同綑綁,在歷經時間與世事波折,隨飛行腳蹤將視野拓得夠廣寬時,曾讓他厭惡的「鬼地方」匹茲菲,竟成為揉合酸楚與夢想的原點,遂摸索出與過去瘢痕共處的模式。作者筆調飽含詩意,情融理性、理中抒情,他將自己經驗到的城市風景,融合個人身世,敘寫而下,於旅次中不住尋索自我價值於家族史中的定位。此書記下的城市經驗,帶有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的延伸況味,不單為旅行文學,也是成長文學,關乎性向、夢想、職業、家庭等思考,行至中年的他,眼光從嚮往遠方,轉回照看自己,偶爾抒發離鄉與歸鄉的心路,使之明白,對任何一座城市的感知及體察,都是原鄉情懷的折射。

◆《藏翅膀的人》

陳慶祐著,一葦文思出版

《藏翅膀的人》陳慶祐著,一葦文思出版。(記者董柏廷攝)《藏翅膀的人》陳慶祐著,一葦文思出版。(記者董柏廷攝)

曾為旅遊記者的陳慶祐(1972-)徒步全長約八百公里的「法國之路」,實踐對於旅行的信仰,將見聞收進《藏翅膀的人》。書分三輯,輯一,精整2016年踏上朝聖旅途的行腳手記,多誌途中邂逅或重逢的朝聖者們,有人重新尋找迷失的方向、有人消化憂傷、有人不帶目的前進。輯二,是「旅行好命人」十餘年間橫跨四大洲,磨練旅行技巧的雜記,一個人,在路上,感受不同文化碰撞與交流的深邃。輯三,當屬彩蛋,頁腳一枚如郵票的QR Code,一經掃瞄,便得六十餘張全彩風景照片,隨之展開雲端翱翔。朝聖之旅並非總是美好,不方便與不如意,往往平常,而作者善於啟動感知,放大發現,訓練轉念,填進其中感受幸福與喜悅的瞬刻。同時,身為瑜伽修習者的他,懂得引導,知曉留白的重要,繁華落盡的哲思,便如繡線在地圖上埋針。或許,不需遠渡重洋,一個願望滿足後,便追求其他,去體驗抑揚頓挫、去感受高低起伏,專注呼吸,調校心的波幅,讓時間經過你,就是朝聖的意義。

◆《台味飄撇》

鄭順聰著,阮光民繪,遠流出版

《台味飄撇》鄭順聰著,阮光民繪,遠流出版。(記者董柏廷攝)《台味飄撇》鄭順聰著,阮光民繪,遠流出版。(記者董柏廷攝)

台灣話聲形豐滿,充滿畫面感,有時透過語音表現更能直接表現情緒,不僅靈動活潑,是台灣日常使用的地方語言。鄭順聰(1976-)藉著描寫常民吃食,於行文重點處,以台灣話輔標上拼音,讓畫面感透過短暫的停留,雖讓讀者需要跟著念出聲來,才能理解字意,卻因而產生閱讀上的刺點,饒帶趣味性。全書分四輯,從作者的故鄉嘉義火雞肉飯開筆,寫下他對雞肉飯的品味堅毅,也寫彰化的素食小吃、台北的米粉湯、基隆的咖哩,透過食物牽起個人的回憶記事,間中穿插台語詞彙,還原道地的在地氣味(khì-bī,氛圍)。作者在語言與文字中回憶個人與食物的產生的記憶與情感,結合對庶民美食的了解,重構食物的形象與味道,不僅色香味俱全,更是食、景、憶三融,挑動食欲,展現作者對吃食與台語文的愛與講究,畢竟,「缺了鋩角(mê-kak,關鍵),就缺了小確幸啊。」順著文字走南闖北「吃」一輪,蕭泰然輕快活潑的〈點心擔〉猶在耳際響起。

◆《遇見法國文學》

吳錫德著,允晨文化出版

《遇見法國文學》吳錫德著,允晨文化出版。(記者董柏廷攝)《遇見法國文學》吳錫德著,允晨文化出版。(記者董柏廷攝)

法國作品往往集哲學、歷史、社會、經濟、音樂、思想、風俗等面向於一體,表現手法上常求突破,兼容並蓄的層次更可謂是「文化」的投影。學者吳錫德取徑體貼,不以冷硬的編年方式或流派呈現,而是依照「文學現象」與「主題」分編,全書分三卷,收入閱讀筆記、講稿、隨筆、論文研究等。融會中西文化內涵,由淺入深析談,卷一「遇見法國文學」自沙龍文化談起,走筆兼及歷史,建立史觀視野,帶出異域書寫、音樂成分;卷二「閱讀法國文學」或以人物,如巴爾札克、雨果、梅里美、波特萊爾、普魯斯特等與其所處時代呼應書寫、或賞析名作的精要看點;卷三「文學研究論文」文批與論述精到,觀點中肯,提引法國文學的深邃內涵。活文學是與時代更迭變化,作者梳理法國文學史,內裡隱含著正向態度,提示今人仍需閱讀經典的理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