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影音)憶慈母 陶藝創作者賴傳莊把亡母骨灰捏進陶壺中

2024/01/03 18:44

新竹縣陶藝家賴傳莊用慈母的骨灰做成手上「媽媽的壺」珍藏,近期將首度公開展出。(記者黃美珠攝)

〔記者黃美珠/新竹報導〕新竹縣陶藝創作者賴傳莊追思慈母,把母親骨灰加入台灣黏土後,手捏4支「媽媽的壺」與手足分享珍藏,展現另一種入土為安和一別兩寬的心境。10幾年來耳聞者多,有緣見過的人卻少。今年賴傳莊創作滿25年且適逢60歲,他謝謝母親伴他身側1甲子,決定從下週三(10日)起到1月28日,在新竹縣美術館的「壺裡壺土」個展上,首度公開展示這支「媽媽的壺」,跟大家分享1支陶壺如何凝聚家人感情的溫馨。

新竹縣陶藝家賴傳莊從事陶藝創作25年,其陶壺純靠手捏製而成,充滿野趣和農村生活感。(記者黃美珠攝)

賴傳莊從事陶藝創作不靠手拉坏,純靠自己捏。他捏的陶壺最初造型是媽媽種的瓜果,像南瓜壺、佛手瓜壺,後來挑戰做出束柴壺、竹根壺、竹節壺、竹段壺或是樹段壺等,個個外型擬真、維妙維肖。

他也種茶,但種的是「野茶」,完全標榜不施農藥、不施肥也不除草,從台北金融圈返鄉後他以前述2種獨樹一格的方式闖出一片天,就連總統蔡英文也曾走訪,親自品嚐他用手做陶壺所沖泡的賴氏「野茶」。

新竹縣陶藝家賴傳莊手下的樹段壺。(記者黃美珠攝)

不過,賴傳莊最傳奇的當屬他手製、珍藏的「媽媽的壺」,這4支壺不僅傾注了他所有對媽媽的想念與溫暖,支支造型不同,也真的可以實際沖水泡茶,只是從來沒人捨得使用。

賴傳莊說,其母是個傳統、慈愛的客家女性,對4個子女的愛讓他們迄今難忘,特別是身為屘子的他,以前在外求學工作,每次回鄉念及想吃媽媽燒的某道好料,到家時常常就看到媽媽捧上桌的就是這一道,母子間彷彿心有靈犀一樣,這也讓今年即將迎來60歲生日的他,格外想念媽媽以前總是用長壽麵線蛋幫他慶生的美好時光。

賴母因為意外離世已經快28年,事發當下賴傳莊人在台中出差,他回憶當時開完會要離開,車子卻無法發動,打電話回家求助卻聽到噩耗,這讓他迄今提起依舊會噴淚。

賴傳莊做的竹根壺。(記者黃美珠攝)

他說,由於搶救中用藥所致,媽媽下葬後遺骸沒有化乾淨,撿骨後另再火化。當下他因思念媽媽過度,決定取用部分骨灰做出4支陶壺,分送給2個哥哥和妹妹留念,自己也保留下1支,從此這些陶壺成了他們4個家庭跟媽媽感情的鏈結。

賴傳莊說,珍藏了10幾年不曝光,現在趁著個展展出,除了謝謝媽媽,也考慮大家現在對生死態度已經轉變,對骨灰的畏懼不像以前。既然前人也會在製陶釉藥中添入動物骨,那麼把摯愛者的骨灰加入陶土中做成壺又有何不可?

新竹縣陶藝家賴傳莊(右起)大學畢業時和母親賴張春妹、父親賴世逢合影。(賴傳莊提供)

他分享自己的經驗,讓有心人參考,或許也可以擁有這樣一份自己獨有、具情感連結的稀世傳家寶。畢竟這是份紀念品,不是市場買賣的商品,更是一種生命的傳承、家庭的紀念,特別在年節、家庭團聚時拿出來,可以讓後人更了解先祖,就像當年黑人的百納被般,承載著親情的流動和聯繫。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