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愈美麗愈有毒!陳聖文人造免疫 汙水開出惡之華

2024/01/04 11:34

藝術家陳聖文,以纖維裝置藝術作品《人造免疫》關注文明社會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環境破壞。(記者董柏廷攝)藝術家陳聖文,以纖維裝置藝術作品《人造免疫》關注文明社會發展過程中,造成的環境破壞。(記者董柏廷攝)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以水的觀點,做為主敘述者的「水曰 Water Says」展,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係,企圖引人思考生活與水之間的關聯性。即日起在在陸府植深館展出。

其中,長期關注文明社會發展下帶來環境破壞的藝術家陳聖文,以纖維裝置藝術作品《人造免疫》,結合織品與溪水兩種異材質進行創作,開啟人們對汙水議題的關心,廢水的惡之華,引起人們對環境水質的注意。

水中不同的有毒物質因毛細作用殘留在特殊纖維布上,並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圖為⾦⿂藻。(好合製藝提供)水中不同的有毒物質因毛細作用殘留在特殊纖維布上,並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圖為⾦⿂藻。(好合製藝提供)

陳聖文表示,自台中老家旁的旱溪獲得靈感。作品以單色刺繡,繡出不同種類的水生植物,金魚藻、布袋蓮、蘆葦、台灣萍蓬草等,再將織物帶至溪水中浸染,水中的有毒物質因毛細作用殘留在特殊纖維布上,而顯現出不同的顏色。如黃色為鎘(Cr)與鋅(Zn)、綠色為總氮(TN)、紫色為化學需氧(COD)、銀灰色為銅(CU)等。斑斕的色彩包裹住的是都市與商業發展下,人類對環境不可逆的破壞軌跡。

《人造免疫》以織品與溪水兩種材質進行創作,其中一件以布袋蓮為意象,浸於含有總氮 (TN)的溪水中,顯出了綠色。(記者董柏廷攝)《人造免疫》以織品與溪水兩種材質進行創作,其中一件以布袋蓮為意象,浸於含有總氮 (TN)的溪水中,顯出了綠色。(記者董柏廷攝)

纖維裝置藝術家陳聖文,因為喜愛親近大自然和觀察生活週遭的事物,過程中啟發靈感,作品揭示被忽視的土地傷痕,也是嘗試修補、縫合人與環境間互依互存糾纏的關係,在當代發展與自然生態中進行無聲的雙向對話。他透過刺繡及編織技法來進行重複、勞動性質的創作。

纖維裝置藝術家陳聖文。(好合製藝提供)纖維裝置藝術家陳聖文。(好合製藝提供)

回望陳聖文幾件舊作,如〈麗水里〉(2021-2022)、〈和美鎮〉(2021-2022)、〈苦水〉(2022)等,皆受城市的水議題啟發而產生的創作。藉著多次淨灘與淨山的經驗,逐步實踐在當代自然環境變遷下個人信念的養成及落實,與群體改造的影響力。

陸府生活美學基金會邀請「自己人Mutualism」團隊策畫的「水曰 Water Says」展,邀集來自美國與台灣的3組藝術家,艾婕音&潔米(Jane Ingram Allen).塔巴克(Jami Taback)、李欣芫、陳聖文,透過紙、聲音,纖維等媒材,以「氣候變遷」以及「水再生」角度切入,以「水」為創作的主要敘述視角,開展各自的創作。即日起至3月2日在陸府植深館展出,採預約參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