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會搖晃的巨大「動動森」!《林木林》改觀建築想像 北美館戶外登場
《林木林》樹柱創造出一個允許風、光、水與人進入內部空間的場域,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北美館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第11屆「X-site計畫」於5月11日開展,由首獎團隊「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 OOS)從繁茂枝葉相互疊襯的想像之中汲取靈感,將森林的恆常意象與細碎光影轉化為動態建築空間《林木林》(Analogue Forest),即日起至7月21日,在北美館戶外廣場登場。
《林木林》由「感想工作室」(office one senses, OOS)打造。(北美館提供)
《林木林》由25座樹柱及一片幾近無重量的黑色網布屋頂構成,在北美館戶外廣場建築出可以「自由站立」(free standing)的柱體。本體由花旗松集成材以強化螺栓與五金組件接合而成,趨近中心的單元隨著高度與重量的增加而漸趨恆定;中央的柱體則同時作為整體空間的核心,伴隨向四面降下的棚帳,串聯成相互牽動與平衡的柱網結構系統。類比森林的同時,也表現出以秩序為底的建構語彙。
特別的是,樹柱創造出一個除允許風、光、水進入內部空間的場域,觀眾在這座「森林」中能深入漫遊、穿越或停留。柱體也會隨著風力、雨水甚至人群的觸碰等外力,產生微小的搖擺與轉向,伴隨著光影於通透針織網布中游移的過程,呈現出層次多變的移動風貌。巨大的量體也將觀眾從複雜的城市環境中切分開來,並建構出一幅漫步在本未存於此地的森林場景。
夜晚的《林木林》將打上燈光,呈現不同風貌。圖為開幕表演時,藝術家黃郁慈與陳昱榮的作品〈森序:無森不語〉。(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表示,X-site計畫自2014年開始以戶外廣場為基地,X蘊含著未知數,期待揉雜當代性、實驗性與公共性,為鼓勵跨域、整合多元藝術類型與議題研究的創作計畫。5月12日另規劃「X-site 林木林 | 藝術家座談會」,感想工作室團隊將與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助理教授漆志剛、究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合夥建築師吳承軒,從不同視角分享和暢談X-site計畫的創作實踐與實驗潛能,以及公眾與空間裝置間存有的張力與可能性。詳詢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及臉書專頁資訊。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