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小港大士爺祭典登錄市定民俗 龍湖廟獲頒保存者證書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開光點眼。(高史博提供)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高市小港區龍湖廟為全台少數、高雄唯一主祀大士爺(普渡公)廟宇,有百年傳統歷史的大士爺祭典,獲登錄為高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高市府昨(17)日頒授文化資產登錄證書給保存者龍湖廟。
有百年傳統歷史的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獲登錄為高市民俗無形文化資產,高市府昨頒授文化資產登錄證書給保存者龍湖廟。(高史博提供)
高市文化局表示,俗稱「大士爺」的普渡公,相傳是佛教護法面燃大士,也是觀音大士的化身,負責管理來陽世享香火的亡靈。
中元節是台灣傳統重要民俗節日,約創建於清朝乾隆末期的小港龍湖廟,是全台少數、高雄唯一主祀大士爺的廟宇,廟方循百年傳統,每年農曆7月14日至16日舉辦大士爺祭典,為地方一大盛事。
祭典前,廟方先委託糊紙藝師紙糊一尊超過5公尺的大士爺金身,並發動社區民眾參與製作串金(貫金),儀式期間,信眾擺設豐盛公筵供品並參與祭典進行,在化吉(燒化)恭送大士爺2尊紙糊護法歸位後,奉請大士爺神位回廟內前殿安座,象徵祭典圓滿結束。
廟方擇日將所收部分丁口錢救助鄉里弱勢家戶,體現大士爺庇佑眾生與宗教教化人心向善的精神。
文化局表示,龍湖廟大士爺祭典核心科儀,包含巡境、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豎燈篙、打水(車藏)、入醮、化吉、安座,以感念祖先與眾人的幫助,祈求冥陽兩利、合境平安,祭典相當強化大士爺在中元普渡的角色,著重港仔墘庄世代傳承的文化傳統。
小港龍湖廟大士爺巡境。(高史博提供)
今年祭典仍由傳承5代的百年糊紙家族、高市糊紙保存者陳志良打造高5.2公尺、全台最大尊的大士爺糊紙金身。
高雄市府今年1月4日登錄「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為民俗無形文化資產,認定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為保存者,龍湖廟昨晚舉行大士爺祭典開光儀式,文化局副局長簡美玲代表市府,頒授文化資產登錄證書予保存者,由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董事長李文洲代表受證。
簡美玲表示,「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祭典」已登錄為高市無形文化資產,感謝民間團結力量,市府會繼續為無形文化資產努力。
李文洲感謝市府的肯定,他說,祭典遵循傳統進行,感謝今年超過4000戶庄里信眾捐獻丁口錢,約是舊港仔墘地區(8個里)現住居民半數,作為在地信仰中心,龍湖廟將以實際濟貧扶弱及民俗信仰推廣,展現眾神護佑鄉里的慈愛精神,透過文化傳承與扎根,增加小港新印象。
高史博說明,高市目前登錄無形文化資產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共有39項、49個保存者,期待透過文化資產登錄和保存者認定,讓這項民俗活動能夠代代流傳。更多高雄市文化資產相關資訊可至高雄市文化資產網(https://heritage.kcg.gov.tw/)查詢。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