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短篇小說做為一種美學形式,最重要的是……

2024/11/18 05:35

短篇小說做為一種美學形式,最重要的是……

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會議紀錄

時間:2024年10月4日下午2時半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平路、甘耀明、范銘如、郭強生、鍾文音(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李嘉恩 攝影:陳奕全

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現場。(記者陳奕全攝)第二十屆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獎決審現場。(記者陳奕全攝)

會議開始,基金會報告收件情形,本屆短篇小說獎共收到三○一件來稿,由李桐豪、葉佳怡;何致和、蔡昀臻;黃崇凱、凌明玉等六位分三組進行初審,選出三十五篇進入複審,並得以每人一票,推薦心中值得進入決審的篇目。再由複審委員黃麗群、王聰威、童偉格選出十五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公推范銘如為主席,五位評審針對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審重點。

平路:此次評審經驗滿愉快的,文字都很不錯,題材也非常多元,可以讀到許多現代社會元素,包括偶像相關題材;還有香港遺緒、戰爭的某些觸動。也許是此獎舉辦多年有成,從文字與素材的運用,節奏的控制到整體關懷,這批作品表現都很好。至於有沒有特別亮眼之作?待會我們會仔細討論。也許因為大家都寫得不錯,反而讓人期待能挑出特別突出的作品。

郭強生:今年參賽者企圖心很強,很想出奇制勝,亦喜亦憂。喜的部分是,因為想跳脫慣性,不會立刻就有標籤式的答案,可在文字鍛鍊上,沒辦法支撐他們想要突破的企圖。我根據自己教創作多年的經驗,認為可能有幾個問題沒有被釐清:有一半以上的作品都出現過量細節,描述不等於敘述,敘述是思想的結構化,若只有大量的描述則很容易失焦。另外,很多作者感性豐富,但短篇小說的美學形式,是傳達這些「感覺」最好的載體嗎?或應該寫成現代詩、劇本?要對短篇小說美學形式有所掌握,而不只是依靠豐沛的情緒。最後,今年罕見地出現幾篇戰爭題材,寫法都走往奇幻與寓言,似乎沒有想要對戰爭進行社會政治的脈絡化。

甘耀明:去年我也擔任評審,有大量稿件寫同志主題,得獎的五篇就有四篇是同志小說。今年則有三篇同志小說入圍決審,同志議題是否承繼去年餘波?或真就是當下書寫者最想關注的?其次,我反而認為可以將政治以「寓言」來書寫,有部還沒播出的電視劇《零日攻擊》就是對兩岸關係提出一個假想。這次有兩篇看似逸離現實,但是對當下政治氣氛投射了未來性的觀察。以題材而言,這批參賽作品提到鄉土、網路、都市傳說等,主題比去年多元,閱讀的驚喜感也更多。

鍾文音:這批作品文字密度很高,我會考慮敘事腔調能否符合題材設定,且撞擊出新意;結構上能做到不要飄忽,否則容易形成原地打轉。很多篇若改變主述者會變成非常好的散文,我可以理解作者刻意營造的美學,但以小說來看,它可能是一種耽溺:到底要同意它近乎七等生式風格化寫作,或希望它多點寫實,而不僅以氛圍取勝?另外,網路的當代感是現在年輕人關注的,場景設定很好,但情節推動喜歡用「解密」去營造,讀到結局才發現「原來只是這樣」。而女性書寫,部分篇章採用的象徵,稍嫌流於套路。此次較特殊的是政治小說,不論寫香港或台灣外圍島嶼,企圖心很大也很有意思,但現實感能否增添是我會斟酌的。最後,我一直在想,現在小說似乎不以感動讀者為優先,而以展現技藝為主?我知道沒有好的文字無法寫出好作品,但文字是否為小說最關鍵之物?我也重新思考著。

范銘如:近幾年我多次擔任文學獎評審,常常選不出來,開始懷疑「到底好的小說是什麼」?此次相對而言,素質均勻,大部分都有好好說一個故事、願意經營細節。題材多元,文學獎常出現的女性與同志議題,這次當然也有,但在寫作上有些調整,讀得非常心曠神怡。每篇都花很多時間慢慢細讀,讀到我甚至都覺得,做為一個文學獎評審,這麼幸福是不是不應該?我一邊讀也一邊思考,這些作品表現很平均,若要特別挑出哪一篇,似乎得再考究一下,可能最後端視各位評審各自的品味。

經評審協商,決議首輪投票,不分名次,各圈選三篇,結果為:

三票作品

〈正東三十里〉(甘耀明、郭強生、鍾文音)

二票作品

〈沉默之路〉(范銘如、鍾文音)

〈鷹性熬馴〉(范銘如、鍾文音)

〈迷霧中的安娜〉(范銘如、郭強生)

〈貪食蛇〉(平路、甘耀明)

一票作品

〈現此時五分車離庄〉(郭強生)

〈秋夜〉(平路)

〈陳尾巴〉(平路)

〈水族館〉(甘耀明)

票作品

〈午前之人〉、〈清明〉、〈60%尼龍〉、〈終戰〉、〈透明的喘息〉、〈玄女〉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現此時五分車離庄〉 

郭強生:對於白色恐怖時代的台灣,終於出現不一樣的寫法,我會稱它為「台語的沈從文」,也許他會介意我竟然把他的台語文書寫跟中國作家放在一起,但在現代小說書寫上,沈從文的出現是非常重要的,否則我們就只有魯迅跟張愛玲兩種極端。小說裡頭淡淡的壓抑跟哀傷,雖沒有明寫,完全是由文字烘托出來的。沒有設計什麼情節,但對此題材,卻是一個突破。

平路:整篇有一個情調,但如果能修一下會更流暢。譬如最後一個句子,他寫「我將那扇門徹底關閉」,那個「我」是誰?為什麼「我」會突然跑出來?如果這是本短篇集,每篇都這樣,可以成立。但只看單篇時,對我來說有點卡住,只要把「我將」拿掉,就會順暢一點。

甘耀明:這篇對我而言是過度細節的不落實化。其語言是一個長句,再加一個活潑的字眼,把台語文放在雅文裡,不完全是台語文書寫。我也找不太到它的政治意涵,比如為什麼太陽是跟總統結合在一起?

鍾文音:作者對甘蔗園祕密的黑暗性捕捉得很好,甘蔗葉埋藏了無數的屍體,隱喻了台灣白色恐怖。但主述者為什麼不統合呢?一會「江仔」,一會又變成「江仔的大漢囝」。我亦比較在意他的語詞使用。

范銘如:這篇我讀了三次才終於搞懂,一直沒辦法放下它。要說沈從文也是,台灣的話則會讓我聯想到袁哲生或賴香吟。的確有詩意部分,意象也處理得很好,但國台語切換,很像國台語版的晶晶體,第一次讀的時候語言吸收了我全部的注意力,也許改成純國語書寫會更好?至於最後出現的「我」──會不會這其實是長篇小說的一章?

〈陳尾巴〉

平路:文字非常生動,像他形容壓緊信封像捶麻糬,他的文字總能夠適當表現出當時情緒,而這個情緒是什麼呢?我想我們可能也有過類似經驗,真的就像是薩列里跟莫札特。這位作者用非常諧趣、甚至誇張的方法,寫出薩列里不是莫札特,又想做莫札特的那種心情。他對文學竟然有這麼大的熱情,難道不值得我們給他一點掌聲嗎?裡面提到敘事者很羨慕的那篇〈如何修改一條河〉,篇名很好,裡面的段落也很好,包括那條河寫的是什麼,包括後面講到性的意涵以及鼻血,都把它落實到彷彿我們可以感覺他在場、他參加過文學獎、他真的有過這樣的心境。

郭強生:這篇最神來之筆的是凱開那麼恨陳尾巴,還拿他的照片打手槍,呈現出了藝術家的自卑自大跟自虐,看到那裡我真的是拍案叫絕。唯一的缺點是後面有點落入俗套,讓敘事者得了獎,而且把得獎題材寫出來,如果不寫出他什麼作品得獎,還留給我們一個懸念,譬如就讓凱開一直問他這題材從哪來。結果變成他後來居上,結局有點弱掉了。

范銘如:這篇好好看,但一邊讀我也一邊替他擔心,一開始就寫「佳作是最糟的」,這不是給自己立flag嗎?

鍾文音:這是一篇好看的小說,可是讀得出他在寫某個青年學生文學獎,且把細節全部再現,拉低了對文學獎的思考。筆法很反諷,可是那個反諷讓我覺得他的位置很弔詭,若特別針對某個獎,我自己會有點不安。以及,寫出對有才華的人的仇恨,也讓我感覺到恐怖。

郭強生:他點出了文學獎的病態。

鍾文音:恰恰是有,所以我覺得不要指涉得那麼清楚會好一些。

甘耀明:我沒有選此篇是因為格局比較小,如果主題放大一點會更好,但他真的寫得滿地道。

〈秋夜〉

平路:〈秋夜〉跟〈陳尾巴〉有相似之處,但沒那麼俏皮,有種解構的企圖。他的文字完全可以承載他要說的事情,有幾個概念用小說語言講得滿好,比如敘事者欲望的世界,他一直在擴編追蹤的名單,某個意義上當然是每個人的貪婪。或者我們都會以為偶像跟粉絲有一種同步性,但其實完全不相關。缺點是,也許寫這樣的小說,結尾本身就是難題。現在的結尾某個意義上似乎能想像,一定是他自己也變成一個有很多粉絲的idol,但我覺得會比〈陳尾巴〉更有想像力,可能也因為這篇文字更有文學性,有些也許講多了會變成概念的事情,他在小說裡居然也能找到一個詞彙跟意象講清楚。所以結尾讓我覺得很有餘韻。

郭強生:〈陳尾巴〉有寫出一個波浪,那個波浪讓人比較印象深刻。〈秋夜〉好像還是卡在一個意淫偷窺的書寫樂趣裡,很像早年BL漫畫,現在的BL漫畫現實感已經愈來愈強了,但這篇的現實感,很多地方會讓我質疑。比如網路世界圈粉沒有那麼容易,敘事者竟然能夠創建一個像偽帳號一樣的東西,最後也後來居上。

范銘如:這篇我本來也有選,它有很多金句,而且根本就是恐怖片,會想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讀完後再去看他引魯迅:「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還引得真好。他把網路文化寫得很不錯,比如帳號要叫做「馬爾濟斯我很悲傷」,然後去留言「罐罐」,是一種讓人不知如何回應的留言。但他創了一個帳號變成網路紅人,這太簡單了。最後他開直播,把鏡頭對著他的偶像,這一招也非常恐怖片,雖然很有餘韻,但太不寫實了。

甘耀明:這篇讀起來真的是非常流暢好看,寫一個小說家以家附近的便利商店為中心,從中觀察到一名發熱衣男孩,從此對他有了投射。而且他的語言是這次參賽作品中比較有文學性的。馬上有十萬粉絲確實不太可能,但這一點我可以忽略。

鍾文音:從粉絲到最後變成被追蹤的人,這點非常有趣。但文字在流動中似乎造成困擾,他可能是刻意的,因為大量引用杜甫、魯迅、辛波絲卡,最後還有貝克特,有些片段抓得太順了,沒有再經過思索。

〈水族館〉

甘耀明:這篇滿可愛的,寫一個缺乏愛的網路直播主把夢想投射在水族館,可是他去過的都是路邊賣魚的攤販。直播主工作細節寫得滿具體,包括怎麼玩遊戲、跟觀眾互動獲得donate。另外,兩個人終於碰面,其中一位說他今年出門的額度用完了,很真實。但這位作者無論技術或文筆,讀起來都有點年輕,如果再老成一點會比較好。還有一點不太真實是,直播主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成功?一下子每個月就有十萬、二十萬的收入。

郭強生:裡面寫到,當人們知道他是假的就沒有人會愛他,這是錯誤的。所有人就是因為知道你是假的,那會拉出一個安全的距離感。另外,要寫直播也得寫出你的奇招,但他對直播只是很空洞的幻想,設計上無法說服我。

鍾文音:他寫得很直白,但他文字的直白是因為在直播而刻意選用嗎?

平路:有些部分滿有想像力,有些部分就寫得太隨意了,小說還是需要經營,但作者很有潛力。

范銘如:水族館是一個重要的意象,而且是題目,但跟故事沒有靠得很緊。

兩票作品

〈沉默之路〉

范銘如:這篇很有社會性,而且是對這幾年我們覺得很好的社會性提出比較不一樣的聲音,用孩童視角去反思這幾年已經太過政治正確的運動。裡面也講到校園霸凌,但有時候學童之間的霸凌跟玩耍不一定是外人看起來的樣子。而且由原住民學童去講他跟他哥哥,作者引的都是《火影忍者》的宇智波鼬跟宇智波佐助的兄弟情結,這類比也很適合孩童視角,因他哥哥的確就像宇治波鼬一樣注重家族與公義。

郭強生:非常流暢,也有趣味。採用孩童視角去反觀成人世界的虛偽或扭曲,範本不少,但原住民議題是水深火熱的現實,得多做點功課,不能太過浪漫化。我會期待能夠換一個手法,孩童視角較常見,反而沒辦法讓議題的迫切性突顯出來,雖然是非常熟練的作品。

鍾文音:我一直在不同的文學獎中讀到原住民書寫,但此篇用了較少見的孩童視角,而且霸凌的角色是顛倒的,這種寫法產生一個效應,就是使大人檯面上爭吵的東西,到了孩子那兒是沒有邊界的,可是最後被誤會要去道歉。整篇用很淡然的情緒在處理這麼龐大的題材,是我想選它的原因。

甘耀明:這個故事其實是有本的,它是2005年司馬庫斯的風倒櫸木事件,有幾個原住民搬運了林務局為其所有的殘枝,最後他們抗告成功。在有所本的背景裡,看似霸凌的行為變成青少年之間為了互助的一種遊戲,這融合起來當然很有意思。但我沒有選是因為小說中寫抗告失敗,但現實裡最後是成功的,所以我不曉得他根據的是怎樣的版本。此外,用來做為抗告失敗的洗白部分細節,讀起來有點費解,最後射箭的段落也較不吸引。

平路:我也覺得選取孩童視角看成人世界,值得大家推崇。但結構有點散,似乎少了一點用文字營造出來的趣味。包括裡頭提到的傳說,應該可以更有趣一點。

〈鷹性熬馴〉

鍾文音:題材很特別。熬鷹人必須跟鷹鬥意志,看誰撐得過,鷹最後通常都會因飢餓而被馴化,最重要的是把鷹的傲性拿掉。小說裡比較有意思的是人物設計,但也是敗筆,女主角父親突然帶著鷹去蒙古,然後母親就剃度了,後面卻沒有再交代。可是我知道寫父親是為了帶出教她養鷹的烏恩,烏恩是她對父親的假想,她後來去跟蹤烏恩,才發現他們都不知道彼此住在哪,留有一個感情的懸念。有趣的是,那麼烈性的鷹都取女性化的名字,作者有思考過,最後小說主角自己被馴化,但她也不免知道自己是被物化的。作者且寫到一種同情感,也是小說動人之處,最後她甚至願意用壽命換取老鷹,我們可能不容易理解,但寵物對主人而言其實可以深化成一體。

范銘如:這篇不只是好看的故事,還有層次,小說主角在馴鷹過程中,在師父身上既投射父女關係,又投射曖昧的男女情感,然後以此去比喻鷹跟馴鷹人的主從關係。她去跟蹤烏恩結果進不去他家,這安排很好,因為馴鷹人跟鷹要保持一個tension,但又沒有真的跑掉。本來比較困擾我的是最後鷹被阿兵哥帶走了,好像跟前面扣不上,後來我發現這處理是很好的。前面看到的都是鷹跟熬鷹人的關係,但最後在說獵人是鷹跟馴鷹人更大的敵人,這獵人就是阿兵哥。我才想到前面他們去操場放鷹,有提到那是軍營訓練操場,可是從來沒有看見阿兵哥,那時我還納悶為什麼要出現阿兵哥?本以為只是說操場可以讓民眾使用,後面才發現原來已經埋哏了。而且,當她失去鷹,反而烏恩接納了她,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是很有餘韻的故事。

甘耀明:作者對養鷹有田調。比如說老鷹飛跟牠的體重有關,或一隻老鷹不願意下來,只好用另外一隻老鷹去盤牠。但有些地方銜接不夠滑順,只要一寫到爸爸都太刻意了。另外,結尾老鷹不見了,應該可以跟前面有一個更開放性的連結。但我還是給予這一篇肯定。

郭強生:我留意到小說中放鷹這件事發生的人、事、時、地、物都被迴避掉,失去很多感覺。應該不要只寫鷹的習性,但迴避放鷹現場。此外,烏恩這角色很重要,但卻很飄忽、神祕,只說他父親是蒙古人,這樣就解釋了一個人如何懂得馴鷹嗎?為何會有這樣一群人想去馴鷹?小說中偶爾出現有點雞湯式的若有所思,像「不回來,把希望交給命運」,這其實是不需要的。

平路:我們讀小說還是希望有一個刺點。小說寫Linda跟妞妞都是銘印失敗,某個意義上她自己也是,雖然不是一生下來就沒看到父親,可是跟父親的「銘印」是有問題的,更廣闊地講,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銘印失敗的,我覺得這是這篇小說最動人的部分。可是那個動人沒有非常完整。這跟平等、野性一定有關,可那關係到底是什麼?對烏恩的感情只是投射嗎?為什麼會覺得我只是他的鷹?這些地方應該是小說最精采的部分,反而模糊掉了。以至於這雖然是好看的小說,也是我喜歡的小說,但刺點不夠完整。

〈迷霧中的安娜〉

郭強生:青少年已經沉迷網路世界這麼久,為什麼沒有一篇能用新的語言或不同以往的敘事方式跳脫出來?〈迷霧中的安娜〉就讓我滿驚喜的。在網路世界裡每個人都沒有了臉,你可以深偽,你可以剪接,做詭異的跳軌行動。它寫一個只想賺錢的局外人,偶然發現螢幕上的模糊人影,讓我們窺見了一個無法理解的世界。破格的地方在於,小說語言看似只是照實地寫出工作上的操作,但最後主角到底有沒有看到安娜真實的臉?那種不確定感立刻會讓你感受到無限擴張的迷失。一個新鮮題材,不同的敘事手法。

范銘如:這篇是所有作品裡文學性最強的。它的主題其實不複雜,回歸到最古典的、對美的執迷與追索,比〈陳尾巴〉對文學的執迷更執迷。文字非常有畫面感,也營造出速度感,讀的時候可以跟著文字躍動。而且不是在寫一個空泛的城市,這些年輕人活在一個嚴重工業汙染的地方,跳軌反而是他們用來進行抗爭的行動美學。我很高興作者沒有把主題放在這上面,而是推遠變成背景,對敘述者來說,他看到的是「美」。

鍾文音:這篇讀起來很像翻譯小說的情境設定,但美也美在這裡;包括他最後跑過車站,每根柱子被燒成黑炭,燃燒成粉狀的迷霧等,很有電影感。中間敘事者為了找到真的安娜,得透過很多螢幕上的安娜去尋找,他讓攝影機不停尋找,使情節像是透過攝影機切換,這點子很好。安娜不斷跳軌,也讓我想到托爾斯泰寫安娜.卡列尼娜最後跳軌。但作者很聰明地避開「翻譯化的危險」。比如,西區、東區會不會是東德、西德的隱喻?他描寫兩邊世界的差異,把西方的包括文學的脈絡,或真實世界的圍牆都移植到台灣。只是我覺得對話太寫實了,會破壞原來的美感,裡面兩個人髒話往來,也許是刻意不要那麼耽美?

甘耀明:這篇寫有一輛要地下化的火車位在東西界的中間,所以有群類似跑酷的人在那邊活動。我覺得安娜並不是一開始那個有名的「紅男」,而是敘事者創造出來的第二個身分,這個身分反而取代前者成為都市更美好的傳說。整篇小說讀起來非常流暢,不會一直發現bug。但讀完會覺得太貼近安娜了,如果騰出三分之一空間給環境隱喻,會更充滿美感。後面寫得很美,主角在一輛奇特的火車上遇到了安娜,但事實上也未必真的遇到,這隱喻非常好。

平路:這篇的文字所帶來的想像力與美感很豐富。但有一點,就是當敘事者回來跟大飛對話的時候,比較突兀,那些對話反而讓原先的想像有點被磨滅掉。

〈貪食蛇〉

甘耀明:這篇寫一個年輕女性跟一個年長女性,她們互不知道對方真實身分,只是因為喜歡同一名已經過世的明星,想要藉此相邀赴死,最後沒有成功。最有意思的是她們在中醫診所針灸的段落,兩人看似在尋求死亡的過程中,但那恰恰是離開死亡的開始,再藉由對話投射到彼此的生活困境。裡面有些東西讀起來稍嫌老套,不過對我而言,診所裡的互動同時寫出了人性的疏離與依靠。

平路:我這次勾選的篇章非常偏向網路跟AI的主題。因為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了,不像以前可能會覺得是尚未到來的未來。反而我會覺得現在寫戰爭是一個有距離的題材,所以也許會投射很多文青的、唯美的想像;但網路世代就是現在,就是每天的生活。這篇藉由兩個人對本命的痴迷,寫出網路世代的偶然與巧合。它觸碰到也許我們會覺得俗氣、同時也很難寫的主題,就是死亡。結局美鈴和女兒像是相互扶持又像角力,收束得很真實。

郭強生:我沒有選這篇是因為雖然提到網路群組,但沒有寫出人為何可以在毫不認識的情況下相約赴死,這是有可能發生,也值得寫的部分。但卻只是省事地將兩個陌生人湊在一起,心境描寫略有不足。另外,整篇小說大部分講的都是美鈴,顯得年輕女孩的塑造太單薄。她們在針灸時碰面,我就已經猜到結局了,但沒有產生預想中歐亨利式的奇妙命運感受,太順理成章把這些事情串起來。

鍾文音:我也覺得,這篇比較有趣的應該是為什麼要相約去死,但卻略過。他們一直待在診間隔著簾子聊天,卻都沒看過對方的臉,似乎不太合理。美鈴的角色設定是個亮點,一個上了年紀的人為何迷戀偶像?當然她有對女兒的投射,可是我沒有太被說服。

范銘如:題材很不錯,寫了像《我推的孩子》那樣的追星文化。但有兩個問題,一個就是劇情太順理成章了,這兩個人剛好就會一直遇見;第二,「貪食蛇」這個意象用在她們對偶像的迷戀以及生活的困頓,並不是那麼貼切,且兩個角色都不是欲望很多的人。

三票作品

〈正東三十里〉

甘耀明:這篇以澎湖花嶼為背景,假想台灣跟中國發生戰爭,或發生大停電,以至於花嶼被困了一群人。花嶼其實是離島中的離島,這地方滿空曠,沒有太多物產,我們讀到像《蒼蠅王》叢林遊戲翻版,分成兩派,一派是外地人,一派是當地居民,他們怎麼動用資源產生衝突與互動,滿有意思。最值得玩味的就是九十二歲的阿春嬤,原來她藏了一條船,裡面有她兒子的照片及小時候的玩具。結尾收在彷彿波浪拍打花嶼岸邊的景象,觸動我最細微的閱讀神經。但也有缺點:為什麼三個女人一定要搭同一條船去台灣求救?此外,花嶼退潮時潮間帶寬廣,可以取得很多食物,完全不會因為缺乏物資產生衝突。不過,作者對花嶼物產顯然有做過功課,可以看到像白底仔、石鮔的描寫,藉此建立比較立體的視覺背景,也有人情的溫度。

郭強生:這篇看似寫離島,讀到後面會發現格局遠比一開始大,甚至感覺到莎士比亞《暴風雨》和《馬克白》的三個女妖。後來還巧妙藉由阿嬤家的立棺,以及三個加起來兩百五十歲的女人一起出帆,整個故事就飛起來了。小說魅力也在這邊,如果只是寫某一個事件的道德問題,有時候是把自己設定過小。他很巧妙把戰爭設定為一種「可能性」,沒有真的寫到死傷或對抗。閱讀時在情感上、思想上,隨著他的文字,隨著三個女妖式的老阿嬤駕著一艘船一起移動,當她們在船上唱〈雨夜花〉的時候,我感覺到這幾年很少在小說裡體會到的舒暢。

鍾文音:小說用被滯留的異鄉人勾織所有線索,是技術上厲害的地方。有些細節不錯,埋的線索也很有情韻。小說的時間設計很精明,從倒數四天寫到最後一天,否則很難圓滿這一個去脈絡化、影射戰爭的小說。也因島嶼人口老化,只剩阿嬤守在那,所以阿嬤的角色安排得很好。最重要的是小說塑造出迷幻氛圍,讀起來像異鄉人的奇幻之旅,可那奇幻背後有個很大的隱喻。把剛好的細節架設在日常上,是他最成功的地方。

范銘如:這篇很有層次,可以是戰爭的擬想,或甚至好像在寫一種孤立的絕地,在這樣的困境中,人跟人會怎麼相處。最後三個阿嬤出海那一幕非常感人,但就是因為太感動了,我反而也思考這樣是不是太理所當然?反正最後就是阿嬤救世界,外鄉人一定是最爛的,共軍還沒有來就開始燒殺擄掠。對我來講,唯一的敗筆反而是她們開始唱〈雨夜花〉,那部分太戲劇化了。

平路:這篇我也可以支持,末日的想像很有韻味。如果要吹毛求疵,小說在荒謬跟寫實之間切換時,有些部分沒那麼自然。比如,整篇小說從倒數四天寫到最後一天,點子很好,可是最後一天的語氣有些地方太鬆了,應該要有愈來愈迫切的節奏感。三個阿嬤在船上的意象真的很好,但要不要唱〈雨夜花〉,也應該是基於荒謬跟寫實之間的斟酌。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評審針對九篇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最高5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正東三十里〉20分

(平路4分、甘耀明5分、范銘如2分、郭強生4分、鍾文音5分)

〈迷霧中的安娜〉14分

(平路1分、范銘如5分、郭強生5分、鍾文音3分)

〈鷹性熬馴〉11分

(甘耀明3分、范銘如4分、鍾文音4分)

〈陳尾巴〉9分

(平路3分、甘耀明2分、郭強生3分、鍾文音1分)

〈沉默之路〉6分

(范銘如3分、郭強生1分、鍾文音2分)

〈貪食蛇〉6分

(平路2分、甘耀明4分)

〈秋夜〉5分

(平路5分)

〈現此時五分車離庄〉3分

(范銘如1分、郭強生2分)

〈水族館〉1分

(甘耀明1分)

因〈沉默之路〉與〈貪食蛇〉同分,且〈秋夜〉為其中一位評審首獎,評審決議就這三篇作品再度進行投票,〈沉默之路〉獲12分(平路1分、甘耀明2分、范銘如3分、郭強生3分、鍾文音3分);〈秋夜〉獲10分(平路3分、甘耀明1分、范銘如2分、郭強生2分、鍾文音2分);〈貪食蛇〉獲8分(平路2分、甘耀明3分、范銘如1分、郭強生1分、鍾文音1分),由〈沉默之路〉勝出。評審決議依分數高低,首獎頒給〈正東三十里〉,二獎為〈迷霧中的安娜〉,三獎為〈鷹性熬馴〉;〈陳尾巴〉、〈沉默之路〉並列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