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連颱風天也演!32年現場Live不間斷 藝師余玉柱獲「雲林文化藝術貢獻獎」
雲林文化藝術獎今下午頒獎,共有7位獲得貢獻獎殊榮。(記者李文德攝)
〔記者李文德/雲林報導〕第20屆「雲林文化藝術獎」今下午隆重登場,此次頒發7位貢獻獎、86位10類藝文競賽得獎者,肯定獲獎者對於雲林文化藝術的付出,其中得到貢獻獎的78歲布袋戲藝師余玉柱,連續32年在西螺「肉聲」(意即現場口白)演出,後更投入偶戲教育。他表示,盼讓偶戲得以延續,只要還在力氣,將持續投入教育。
布袋戲藝師余玉柱(前右)曾連續32年在廟宇現場口白演出,近年更是投入布袋戲教育,獲貢獻獎殊榮。(記者李文德攝)
1961年余玉柱拜師於閣派名師楊銘坤門下,1970年與恩師創立「豐興閣掌中劇團」,全台大小廟宇、戲院等都能見到劇團演出的身影,更特別的是劇團從1979年受西螺埤頭里萬靈宮邀請,連續32年現場口白演出,直至2011年為止,實屬難得。
余玉柱表示,連續32年演出,日戲演出古冊、劍俠戲,夜戲演出金光戲,多年間如何不保持劇目不枯竭更是重要,每天演出結束後,就得回家翻閱小說等書籍,馬上編排劇本,每天忙到凌晨2、3點才闔眼休息。演出期間更有小朋友「以戲棚為家」,在戲台上睡午覺等晚上看戲,甚至颱風天還需要演出,有時候戲棚還被吹落,至今難忘。
2011年結束長達30多年演出後,余與其牽手依舊駕著豐興閣的小貨車,穿梭在大小廟宇間演出,後有進入西螺、虎尾國中小學,培育傳統布袋戲的幼苗,扎根偶戲教育。他認為,偶戲文化之美並不是一時間就能言傳,而是需要慢慢教育,現在還有體力就會持續培育偶戲人才,讓雲林是布袋戲故鄉美名持續遠播。
今雲林文化藝術獎包含貢獻獎及10類藝文競賽獲獎得主共93名,由國立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雲林縣長張麗善、縣府文觀處長陳璧君等人逐一頒獎。張麗善表示,雲林長年被貼上「文化沙漠」,近年來極力想撕掉這標籤,看見受獎的每一位得獎者對於藝文的付出,給予肯定。
陳璧君表示,此次貢獻獎除余玉柱外,更有由「藝閣技術」保存者顏三泰、「鑿花技術」藝師張旭輝 、畫家博士蔡俊章、藝術家羅振賢、作家鍾文音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館長何美慧等人獲得。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