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不落款不命名徐永旭邀觀賞者同創作

2016/06/28 06:00

徐永旭的作品均是靠手重覆捏壓,再由一個個細小元件堆疊而成。(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藝術家徐永旭以手一個接一個捏出、堆疊出作品,每件作品上都印滿他的指印、掌紋,成為獨一無二的「身體簽名」,他的作品不落款、不命名,每個觀眾欣賞時,都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去解讀,就像與徐永旭接力完成創作。徐永旭首次台南個展《微度》,即日起至7月17日,在友愛街加力畫廊展出。

徐永旭的作品均靠雙手,不停地在陶土上重覆捏壓出形狀,再一個個堆疊,作品上不僅記錄了身體上的指印和掌紋,也紀錄了時間的痕跡,以及當時周圍環境中的濕度、溫度、風,手捏的過程像螞蟻搬家或蜜蜂築巢一樣不斷來回,以不同語彙呈現作品,從捏到燒製完成,一件作品約需3、4個月的時間。

此次是徐永旭第一次來台南展出,27件作品僅有深色陶和白色瓷兩種顏色,均沒有命名,只有編號,徐永旭說,「作品取了名字,觀賞者很容易會跟著名字去想像。」他覺得,作品中每一個細小的元件都是獨一無二且無法複製的時間、身體簽名,每一個觀賞的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經驗,經驗不同,看到作品時也會有不一樣的想像。

徐永旭曾擔任國小教師,也是古箏演奏家,他說,剛投入陶藝創作時,買書、看著朋友創作後自己摸索,後來到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深造,早期他的作品多為具體的雕塑,就像說故事一樣,後來慢慢轉變,受到當代美學哲學影響,「15年前我的作品講的話比較多,寓意多;現在透過作品丟出一點想法後,觀眾可以自己想像,一起加入創作之中。」

2008年獲得日本美濃國際陶瓷器展首獎後,徐永旭打響名號,大如巢穴又薄如蟬翼的陶作成為他的重要標誌,此次展出,他也為加力畫廊現地創作特殊光影效果的作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