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台史博音樂會 重現台灣最早社運歌

2017/08/29 06:00

在台史博常設展中可看到1935年發行的〈咱臺灣〉唱片歌詞單。(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太陽花學運讓〈島嶼天光〉成為國人熟悉的社運歌曲,然而,台灣最早的社運歌曲年代可久遠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研究助理黃裕元表示,1921年10月成立的「文化協會」,是台灣第一個本土運動也是日治時期台灣社會集體政治行動的代表性組織,蔣渭水在協會成立前寫給林獻堂的信中,附上〈台灣文化協會會歌〉歌詞,隨信件被保存下來,也成為現存歷史文獻中最早的社會運動歌曲。

台史博館內展示的蔣渭水像。(記者劉婉君攝)

蔣渭水、林獻堂等人發起長達14年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爭取台灣自治,而社運歌曲主要在傳達鄉土熱情、團結合作。同時期的另一位社運人士蔡培火,也創作了知名的本土政治運動歌曲。黃裕元指出,1923年總督府以違法結社為由,逮捕蔣渭水、蔡培火等人,經三審定讞,於1925年2月入獄服刑,蔡培火在台南監獄寫下〈台灣自治歌〉歌詞,直到1931年才完成譜曲。〈咱台灣〉則透過社運團體教唱,也在當時社會廣為流傳,1935年還被錄製成唱片,由同樣具有政治運動背景的歌手林氏好演唱。

台史博的常設展中,展示了當時隨唱片附送的歌詞單,在台史博「台灣音聲一百年」網站中,也可以聽到歌曲。此外,配合10月17日台灣文化日,台史博於9月24日有「江文也的音樂」講論與留聲機唱片欣賞會,10月22日有「文化協會的歌聲」音樂會,黃裕元將介紹文化協會、蔡培火的社運歌曲,還有點心擔合唱團重新編曲演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