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首部詔安客語戲巡演 發想自大二生作業

2018/09/04 06:00

台灣歌仔戲班劇團《西螺廖五房》以傳統詔安客語呈現,左起演員邱孟珊、導演黃駿雄與演員何鴻億。(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台灣歌仔戲班劇團推出首部客語大戲《西螺廖五房》巡演,現就讀成大台文所的游乃祈以清末為背景發想,撰寫雲林地區客家族群大規模械鬥的故事,劇中加入當地傳統的詔安客語呈現,成為台灣戲劇史上首部以詔安客語發音的舞台大戲。

目前就讀成大台文所的游乃祈,5年前研讀台灣史料,以清末械鬥做為《西螺廖五房》故事發想。(記者陳昱勳攝)

《西螺廖五房》取材自清末發生於台灣的「白馬事件」,1860年代,西螺、二崙、崙背一帶爆發規模最大、經歷3年的廖、李、鍾三姓械鬥。2013年,當時就讀成大台文系的游乃祈做為戲劇構想,重新檢視移民社會中的對立,2016年由劉南芳執筆改編為歌仔戲,2018年加入雲林當地傳統的詔安客語。

台灣的客家族群中,依客語腔調有「四、海、大、平、安」等5大分類,而「安」即為詔安客語,其語言保存了多數漢語古音,也是雲林地區重要的在地客家文化。

「我們雖然是歌仔戲團,但我們非常努力呈現詔安客語。」身兼演員的導演黃駿雄表示,《西螺廖五房》戲中最困難之處,是在整部戲必須以客家語言表現,黃駿雄更說,對他們來說有責任讓大家知道詔安客家話,並完整呈現當時雲林「武術故鄉」的背景。

游乃祈表示,劇本是在大學二年級劇本課堂上發想的,當時以台灣百大歷史事件做為參考,藉由清朝時期台灣發生械鬥撰寫,游乃祈希望透過戲劇能夠引發大家反思,並在劇中體會饒恕是怎樣的心境。「由年輕人來詮釋台灣自己的故事,是值得鼓勵的。」編劇劉南芳教授表示,現代年輕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先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非常支持學生關心自己的歷史。

《西螺廖五房》將於9月14日在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展開首演,並陸續至屏東縣、雲林縣及新北市巡演,其中高雄與新北市以售票方式演出,詳洽兩廳院售票系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