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空間轉型 不是拆不拆或只紀念一個人

2019/01/28 06:00

為推動轉型正義與中正紀念堂轉型,文化部辦裡多場願景工作坊,圖為文史工作者凌宗魁分享中正紀念堂主體結構完成後的「入厝」畫面,當時準備了一張蔣中正的大畫像,並邀海內外記者前來「參拜」。(翻攝自文化部願景工作坊直播畫面)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文化部長鄭麗君重申,中正紀念堂轉型重點在於「重新了解歷史,確立人權價值」,不能簡化為「去蔣化」。鄭麗君說:「中正紀念堂轉型必須從社會討論做起,討論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人權教育,對於台灣過去有部分在獨裁威權的時代,國家機器大規模迫害人權的歷史沒有被了解,所以轉型正義第一件重要的事情是還原歷史真相。」

鄭麗君指出,在認識過去迫害人權歷史的過程中,大家應來反省為什麼當時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或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在,這都是在療癒台灣的民主社會,所以建立人權價值應超越黨派,以邁向和解。

至於文化部推動中正紀念堂轉型的進程,不僅開放討論廣納正反意見,自106年起即展開中正紀念堂轉型社會討論工作,包括組成專家諮詢小組、建置轉型資訊平台網站、舉辦藝術策展,並辦理12場審議式民主願景工作坊,以促進社會對話。目前文化部已根據社會討論聚焦的方向,將2個可選擇的中正紀念堂轉型建議方案以2案併陳方式簽報行政院,待行政院初步研商、聚焦組織轉型方向後,文化部將啟動下一階段社會討論。

對於中正紀念堂的下一步,鄭麗君表示,不希望簡化為拆或不拆,因中正紀念堂轉型涉及組織轉型,需要修改組織法,等凝聚共識後就會依法來進行空間轉型,同時回應轉型正義及還原被淹沒的歷史。

鄭麗君說,中正紀念堂這麼大的土地與空間,可以有更好的規劃,而不是只紀念一個人,堂底裡面除了銅像、大廳,有6成空間是做藝文使用,參與人數相當大,因此空間有相當大的潛力,文化部把過去工作坊提出的建議與可能性,待行政院做跨機關協商後,再與社會大眾說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