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咀嚼日本北東北沈潛內韻 ----岩手縣˙秋田縣˙青森縣之美

2007/04/25 06:00

撰文˙攝影/謝禮仲

西元11世紀,日本平安時代後期,在偏遠的北東北平泉地區,藤原氏家族建立了百年的黃金盛世,其璀璨絲毫不讓都城「平安京」(京都)專美於前。千年後的這個區域,正積極爭取於2008年成為UNESCO正式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

今日的北東北地區(岩手縣、秋田縣、青森縣)也像平泉藤原時期一樣,以其純淨自然風貌、樸實民風、承傳文化,在看似僻遠的山林海濱,散發著異於京阪神地區的迷人魅力。


春日之美 櫻景粉彩浪漫

日本櫻花前線從南方九州一直往東北、北海道一帶延伸,在春末的賞櫻熱潮中,位於秋田縣的角館與青森縣的弘前城,就是極富盛名的賞櫻去處,其柔美浪漫與京都奈良齊名,岩手縣北上川沿岸與盛岡市的傳奇石割櫻,也頗受遊人青睞。

角館的櫻花分別在檜木內川堤沿線與武家屋敷,染井吉野櫻將堤岸的天空換成2公里長的粉嫩燦爛;百餘棵的枝垂櫻,則以柔美浪漫之姿,妝點著幽深靜謐的武士宅邸大道,在傳統日式建築群中,越顯婉約。

同樣的吉野櫻綻放於弘前城,在古城與護城河的氛圍襯托中,又有不同於堤畔的嬌貴之氣,落花飄滿河面,竟蕩漾著絲絲的淒美。


建築之美 和洋融合氛圍

即使沒有櫻花綻放,弘前城的古典優雅與廣大公園的盎然綠意,依舊引人流連再三;走出護城河外,經過市立博物館進入市區,津輕地區的經濟文化重鎮所在也大有可觀,數量眾多的洋風建築在此「偏遠之地」出現,更令人驚奇。

藤田紀念庭園為實業家藤田謙一的別墅,庭園優美,建有日式與洋風建築。往東來到追手門廣場,包括弘前市立觀光館、鄉土文學館、市立圖書館的現代化建築後方,八角雙塔配置拜占庭紅色圓頂的舊弘前市立圖書館,優雅醒目;歐陸鄉村風格的舊東奧義塾外人教師館,2樓如實保留當年的陳設裝潢,1樓則為咖啡廳,開放遊人免費參觀。

再往東,青森銀行紀念館則以文藝復興融合些許和風,展現莊嚴宏偉之姿。其他鬧區內的洋風建築還有「日本基督教團弘前教會」、「弘前天主教會」、「百石町展示館」、「弘前昇天教會」等,充分展現明治、大正年間接受外來文化的開放,市役所前還為市內的洋風建築設置了「微型公園」。


工藝之美 堅持傳承毅力

在橫手市增田町,竟有全日本第一座以漫畫為主題的美術館,以國人熟悉的《天才小釣手》知名漫畫為首,匯集展示矢口高雄等眾多漫畫家的創作手稿;不遠處的漆藏資料館,以私人財力兼營茶館努力維護保存著。

秋田男鹿真山傳承館讓遊人體驗神鬼習俗,一旁的生剝館,匠師專注地雕著生剝面具;角館樺細工口傳館,師傅以山櫻花樹皮琢磨成代表性的工藝品;集近代美術館等設施秋田故鄉村內的展示場內,從事銀線細工的年輕男子精巧地製作胸花。

盛岡市的岩鑄鐵器館傳承自400年前南部藩時期的技藝,熔鑄出各種鐵器,不僅保留著卯釘斑點裝飾的傳統鐵壺樣式,也發展出風鈴、花瓶等符合現代生活的器物,成為岩手的代表性產物。

諸如此類的藝術與地方傳統工藝,多不勝數且能耐得住時間的考驗。如果不是工匠始終堅持固有特色風貌、技法的精神,如果不是民間、政府對傳統工藝的尊重與推崇,當然,如果不是它們也能融入尋常生活中,都難以在快速變遷中存活,這些發現,都讓旅人深深感動。


河湖之美 四季流轉風情

日本北東北的熱門旅遊季節是春櫻和秋楓時節,能夠趕上這兩個季節的絢麗固然美好,但即使是在其他時節來訪,也有另一種美景可欣賞,尤其是不同的湖泊溪流之美。

迎接夏天的十和田湖、田澤湖清朗怡人,四週碧綠的樹林小徑是遊人最佳漫步道。以賞楓出名的青森奧入瀨溪流,沿途有數不清的奇岩、瀑布和清流陪襯,遊客一路走來就像在品味一首清新詩篇,和秋楓時節一樣受歡迎。和奧入瀨溪流競美的還有秋田的抱返溪谷,除去秋天的滿山楓彩盛況,春夏季節的蓊鬱山林中有碧綠或寶藍溪石、漫漾成潭,加上瀑布從天垂降,清幽自然之美依舊教人讚不絕口!

還有岩手的嚴美溪,賞景之餘還能品嘗利用吊籃運送的美味郭公丸子,視覺驚豔外又加了味覺飽足。猊鼻溪則是充滿動感之溪,從搭乘渡船開始,簡直就像進入時光隧道,兩岸高大的峽谷峭壁,為遊客雕琢出最難忘的探險回憶


祭典之美 燈籠繫緊民心

弘前城東北邊的「津輕藩燈籠村」,展示著巨大扇子形狀的「弘前燈籠—NEPUTA」,與立體人物造型的「青森燈籠—NEBUTA」,兩者各擅勝場,均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與青森、五所川原立的燈籠,同樣展現令人震懾的美感。

館內還可看見津輕漆器、小巾刺繡、弘前木偶人、津輕風箏與津輕獨特的「仔古哩」陀螺表演,逛一圈下來保證對當地的傳統工藝有進一步的了解。另外,也不禁讓人思考:台灣各地不也有元宵燈會嗎?但特色在哪裡?每年花費鉅資展出後的花燈又在哪裡?為什麼日本能有常設的展示館,每年看似相同的圖案與慶典內容,卻總能吸引爆滿的旅客?

或許,一種文化是否真正與在地生活緊密扣合,讓居民都能參與,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也以此為傲,恐怕才是得以長久維繫不墜的主因吧!三地的燈籠如此,秋田的竿燈、岩手盛岡的SANSA舞、秋田橫手的KAMAKURA(雪洞節),甚至是秋田男鹿半島農曆年前,那種連大人都可能被嚇壞了的生剝鬼怪(NAMAHAGE)習俗,都能夠歷久不衰,也是如此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