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文化.藝術】香港人全面覺醒 台灣人除了敬佩更應學習

2019/08/06 05:30

許多人到場聲援,左2為香港西九文化區顧問、藝術策畫(音樂)龔志成。(85藝文界全港大罷工集會籌委會/提供)

記者凌美雪/特稿

罷工現場以零錢幣壓字卡計算到場人數,近1800人集結。(85藝文界全港大罷工集會籌委會/提供)

香港85全港「大三罷」行動,我們看到包括金融、航空、教育、藝文、保險、社福、公務員、零售業及公共運輸等20多種產業,不分老、中、青世代,紛紛投入罷工及不合作運動。除了敬佩他們捍衛香港自由民主的道德勇氣之外,還學到什麼?

昨日藝文界人士聚集中環香港大會堂空地(愛丁堡廣場),浸會大學電影學院榮譽駐院作家盧偉力於罷工現場發表談話。(85藝文界全港大罷工集會籌委會/提供)

公務人員該是最服從政府管理階層意志的吧?航空業是最直接影響旅遊民生交通的吧?金融業是最害怕社會不安的吧?藝文產業是最害怕被人家說介入政治的吧?有什麼驚天動地不得了的理由,讓這些人決定放下工作、走上街頭,對政府採取不合作運動?

我們想到被列為香港9大藝團之一的中英劇團,在回應85罷工的立場時,引述了莎士比亞在《哈姆雷特》中的一段話:「該知道演戲的目的,從前也好,現在也好,都是彷彿要給人性照一面鏡子;給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給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態,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

給時代和社會留下一個關鍵印記

「我們認為藝術屬人文工業,在社會有一定功用。多得挪威劇作家易卜生(Henrik Ibsen)、英國文學家歐威爾(George Orwell)、前捷克總統哈維爾(Vaclav Havel)、中國現代作家魯迅等藝術家一生以文載道,緊扣時代脈搏,創作多個喚醒人民良心的劇作,啟迪人心。」中英劇團表示,「在動盪不安的現在,我們會繼續以戲劇關心社會。」

在自由民主的太平社會裡,每個不同領域的人以各自的專業支持國家進步;當社會陷入失去自由民主的危機時,便是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同心一志、貢獻一己之力,為捍衛社會正義同聲一氣。這也正是現在香港人甘冒各種危險挺身罷工與抗爭的原因。

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有一天,台灣的政府相信一國兩制可行、以為可以把台灣的未來交給與中國的「和平協議」時,台灣會不會走上現在香港的後塵?或許有人說,發生了才知道!但發生、知道之後,還有挽回的餘地?

台灣藝文團隊是否還能選擇沉默?

我們也不禁擔憂,因為,當有人發起香港9大藝團率先響應罷工的同時,我們第一時間同步詢問了每年拿政府鉅額補助的台灣大型展演團隊,若不是表示不方便回應,就是沒有回應,甚至沒有人至少說一句:「香港人加油!」

或許這些話可解釋,在「香港表演藝術工作者 8月5日 罷工聯署」中,轉載了一段話:「我明白,人活在極權之下,有太多的難言之隱,太多的恐懼和顧慮。字裏行間,意思不能說得太盡。有一天,當我們不用以休息作為罷工的緣故,不用強調立場中立和尊重員工罷工的決定,而是可以名正言順,光明磊落,挺起胸膛,坦然無懼地宣讀罷工聲明,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黃金時代。」

台灣提供了一個創造黃金時代環境,擁有充分的表意自由,然而,我們的藝文團隊領頭羊卻選擇噤聲,似乎「有太多的難言之隱,太多的恐懼和顧慮。」究竟在怕什麼?被廣大的中國市場思想戒嚴了?當香港目前的處境發生在台灣時,台灣藝文團隊是否還能選擇沉默?想想香港人吧!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