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台劇RE:親愛的人生遠征法國 首登巴黎2大藝術節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舞台劇《RE:親愛的人生》首度登上巴黎秋季藝術節演出。(兩廳院/提供)
〔記者陳昱勳/法國巴黎報導〕由國家兩廳院、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共製的舞台劇《RE:親愛的人生》,受邀赴法國巡演,首站參加巴黎秋季藝術節,於11月28日晚間(台灣時間11月29日)在克羅岱耶藝術中心(Maison des arts Créteil,MAC),吸引當地劇團及各大藝術節總監也到場觀賞,獲得高度評價;第2站將於12月4日在法國國立鳳凰劇院演出,為「Next Art Festival」節目之一。
導演王嘉明(左)與瑪麗.科林合照。(記者陳昱勳攝)
改編世界文學 轉繹台灣在地元素
《RE:親愛的人生》由王嘉明執導,靈感來自加拿大作家艾莉絲.孟若短篇小說〈親愛的人生〉,透過〈記憶〉、〈埤塘〉、〈附身〉與〈刺青〉,將小說描述的產業、植物、氣候、歷史、語言等,改為台灣在地的景觀與文化,包含布袋戲、台語等,經由每30分鐘說一個短篇故事,逐步延伸同性戀、毒品、長照等議題。王嘉明認為,孟若被稱為加拿大契訶夫,對他來說,孟若的文筆較為隨興,而契訶夫則較為粗曠,但背後所帶出來的情感糾葛都是經過嚴密的組織與思考。
此作於2018年在兩廳院TIFA首演,當時巴黎秋季藝術節藝術總監瑪麗.科林應邀觀賞,對於文學作品改編舞台劇的手法感到驚艷,因此引薦至藝術節,並獲文化部駐法國代表處台灣文化中心全力支持演出。
不少人於演後討論劇中情節,其中兩位年輕觀眾,瑪麗.拉莉弗與艾瑪.琵尼耶受訪時認為,導演以音樂橋段進行過場的手法,感受十分流暢,戲劇中也窺見了看起來不經意卻又很重要的小細節,更從中看到台灣的社會、環境等面相;MAC藝術總監裘瑟.蒙塔佛則認為,這部戲本身非常有質感,用了非常簡單的元素,把劇場概念展現出來。
亞維儂等藝術節總監 感動大讚
亞維儂藝術節總監歐利維耶.畢、陽光劇團總監布哈帝耶亦到場觀賞劇作,布哈帝耶表示,劇場表現十分完整,穿插白布的場景、或者布袋戲等素材創造劇場語彙,令他非常感動。瑪麗.科林則認為,第一次對戲劇有如此深刻印象,對她來說,演員功力相當之好,而導演用電影的手法呈現劇場,不管在愛情、事故等表現上,串接均十分流暢,超越了語言隔閡。
要法國民眾理解與接受台灣作品相當不容易,不過對於王嘉明來說,作為台灣第一個登上巴黎秋季藝術節的創作者,像拿到一張「通行證」,萌生了到異地演出是否有技術、語言需要克服的問題,笑稱由於時差關係整部戲拖長5分鐘,但首演仍是相當順利;兩廳院總監劉怡汝也說,當下跟著法國民眾看戲時十分緊張,整場都在關注有沒有人在不耐煩、睡覺,以及擔心舞台、字幕出狀況等。
劉怡汝:台灣當代戲劇邁向歐陸新里程
此次為台灣首部當代戲劇作品登上巴黎秋季藝術節,具有歷史意義。創立於1972年的巴黎秋季藝術節(Festival d’Automne),每年9月至12月,推出近50檔演出與活動,並串聯大巴黎區各大文化場館,吸引25萬名觀眾,藝術節聚焦戲劇、音樂、舞蹈、視覺、電影等不同類型藝術,被譽為國際表演藝術界的領先指標。
劉怡汝說,台灣的節目推行到法國秋季藝術節,感受到台灣創作能量累積到能夠往外走的地步,接下來只要問「除了創作以外的事情,準備好了沒有?」走向國際的同時,不是只有作品好,而是要理解市場與能否讓人所理解及看懂。
劉怡汝表示,法國對台灣的作品好奇度相當高,不過兩廳院不會只鎖定一個國家,接下來會往歐洲其他地點拓展,目前2019年兩廳院已與法國國立夏佑劇院及西班牙巴塞隆納花市劇院締結長期合作關係,英國就會是下一個合作目標。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