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愚人圖鑑】 黃麗群/愚人的秩序

2020/06/08 05:30

◎黃麗群

◎黃麗群

我在 Facebook 加入了一個收納狂社團。內容呢,顧名思義,以交流家居收納心得為主,照片在此格外重要,整理前整理後的對照非常療癒,每則貼文底下的實用小物與技巧討論,也往往充滿生活的創造性(誰說只有藝術中有創作者),這裡的氣氛與斷捨離有一點不同:大多數人追求的不是割捨而是平和,不是堅壁清野,而是在與日常廝殺的戰場上盡力維持體面。

然而慢慢看去,有趣的跡象就浮現:社團中得到最多讚美的往往是經過細緻規畫,有著時髦裝潢的美麗屋子,在這樣的空間中要努力的其實不多(收納空間規畫得聰明又漂亮),只需要居住者保持整潔的生活習慣。至於那些在形格式禁中力求突圍的案例,例如陳年透天厝如何看起來明亮一點,幽暗都市公寓裡的學生宿舍如何更接近雜誌中的優閒下午,除非高超到戲劇化程度的改造,關注一般很有限。

聽起來好像很勢利?但又不是不能諒解。「收納」雖然像是關於秩序與美感的務實需要,然而這個「需要」所真正滿足的不止於功能層面,而更多是抽象的「想要」:想要更優美、更怡悅、透過技巧學習與常規控制就能脫胎換骨、再上一層或者再下一城的生活。明顯困在太難改變的外在環境並不符合這件事的深層期待。

所以每次逛收納狂社團,我也會想起那個叫「儲物狂」(Hoarders)的紀實節目,這裡的故事就與收納狂背道而馳,說的是人對人造物失去控制,有些是從不丟棄任何用品,有些是撿東西回家,通常會伴隨健康與衛生問題,節目固定邀請心理醫師與專業清理公司協助當事人重整空間與生活方式,說實話,這節目多少是小心翼翼地建立在一般人的獵奇心理之上,不過看久了,也會忽然很疑惑:同樣的物質、同樣的巨量與同樣的空間,如果將其分門別類,貼上標籤,創造敘事並且保持清潔,我們就稱為收納達人或收藏家;如果任其散落與層層堆疊,我們就稱為囤積症。素人博物館與垃圾屋的判準究竟是什麼呢?或許在於人是否具備為各種物質賦予秩序與意義的意圖與行動(所以我們總要強調亂中有序),以及對於「失序」這件事是否有意識。秩序、控制、清潔、意義或者常規等等如今大概都是聽起來很不潮流甚至讓人恐懼之事,但愚人總暗暗覺得,人依賴這些概念的程度,其實超乎自己輕易的預期。●

■【愚人圖鑑】隔週週一見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