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從山上到老街─品嘗台灣的旅遊滋味

2020/08/03 05:30

隧道牆面的彩色塗鴉很可愛。

編按:旅遊台灣的足跡,從山上到平地、從老街到古蹟,每個角落都有讓人感動之處,且看今日讀者分享,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嘗旅遊台灣的滋味。

社南村內延伸的寧靜林道。

夏日祕境牡丹灣

美麗的一丈紅讓百年水道更引人注目。

品嘗者/張立群

1918年建的宮前町大溝。

頂著豔陽一路蜿蜒而上來到旭海部落,這個全台唯一臨海的原住民部落,映入眼簾是一幅不同族群的人手挽著手的壁畫,「瑪查藍歡迎您」斗大的文字顯眼地招呼著旅人。當地人說「瑪查藍」是旭海的舊地名,地處台灣東南偏鄉一隅,清末年間,斯卡羅族、排灣族、阿美族、自大陸移入的閩南人及客家人,以及後來渡海南下的日本人,都曾在這裡碰撞出歷史的火花。

飽含清新氣息的金針花山。

旭海面海也靠山,蔥蘢的綠意沖淡一些暑氣,走在村間道路,嘹亮的蟬鳴熱情奔放,蔬果小販的發財車停在路旁,和村民的寒暄開啟一天的日常。磚房前椅子下的小貓慵懶地打盹,農家的水牛愜意地外出放風,南國寫意的生活情調,透過懸掛一旁的民宿招牌向遠到的訪客招手,更備有溫泉洗去旅途的疲憊。

鵝卵石遍布的牡丹灣,台26線蜿蜒繞過岬岩,帶著旅人浪跡天涯。

踱步來到牡丹灣海邊,遍地的鵝卵石,歷經浪濤終日沖刷,圓潤古樸的外型與渾然天成的紋理顯得分外討喜。湛藍的海水與晴朗的藍天連成一色,極目遠眺太平洋,依稀可見蘭嶼與綠島各據一方。台26線蜿蜒繞過遠方的岬岩,彷彿指向更遙遠的海角天涯。

旭海部落入口的壁畫,寫實地描寫當地多元族群的融合。

坐在圓石灘的漂流木上,望著這片只見日出不見日落的海岸,不管它叫「瑪查藍」也好,「旭海」也罷,我只想片刻獨享它的美好與寧靜。

望著老舊的磚門和後面傾頹的土角厝,突然產生回到當年繁榮歲月的情愫。

和合歡山一起長大

登頂之後的快感,縱情奔跑。(賴炯璋攝)

品嘗者/舒迪

玩了20次的滑雪道,成為孩子難忘的回憶。(賴炯璋攝)

記得妹妹第一次上合歡山是1歲3個月,5年中合歡山松雪樓住了13次,每次的感受、收穫都不一樣,每隔一段時間就覺得應該要再上去一趟。期間很幸運遇見10年以來最盛開的高山杜鵑,還有在松雪樓後面玩了20幾次滑雪,鬆軟的白雪到現在還是讓孩子們津津樂道。

合歡山群各個都很美:石門山屬最輕鬆的百岳;東峰的階梯讓大人小孩都喘吁吁;小奇萊步道有如愛麗絲夢遊仙境般讓人著迷!還有走了4次才登頂的主峰,既可觀星又可看美麗的夕陽;南峰的稜線好長好舒服,是口袋名單;最近完成的北峰,來回走了6小時,上坡時還真有點喘到說不出話來!一開始就用盡力氣的小兄妹走走躺躺,累得不想再前進了,儘管爸媽搬出鼓勵文,祭出登峰獎勵金,也喚不起他們登頂的鬥志,而沿路總是會遇到很多熱心的山友,鼓勵聲不斷,終於在爸媽半推半就、走走玩玩之下,成功登頂了!踩在三角點上,小兄妹有著說不出的成就感,至於往下的西峰,就留給下次的旅程吧!傍晚時分可別急著走,夕陽西下的雲海雲瀑,只有親眼目睹才能知道有多美、多壯觀。

13次訪合歡山,13次松雪樓,有過高山症,頭痛欲裂,笑著說松雪樓的菜還是老樣子,但合歡山一年四季的多種樣貌還是吸引著我們,相信孩子在大自然的鼓舞下,會越來越有勇氣接受挑戰,並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合歡山真的好美!妹妹要滿7歲了,放下筆,整理裝備往西峰出發吧!

寧靜的房裡老街

品嘗者/Nicolas

一個鄉鎮同時坐擁兩處老街,苗栗苑裡算是獨領風騷,一處在火車站前方,另一處是火車站西南方約1公里處的「房裡老街」,房裡老街方圓1公里多,充滿了寧靜雅致的氛圍。

相傳18世紀初,早先居住於城南的道卡斯族房裡社婦女,採集房裡溪邊的水草,編織日常容器,傳承至今,成為譽滿全台的苑裡帽蓆業。後來的唐山泉州人在房裡社之北,興建街衢,稱為新街又名房裡街,居民從事海鹽、染布、紡織等事業,生意興隆,紳民集資築城以維護住民安全,城外環植刺竹,竹外開溝,城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南門附近供奉媽祖的順天宮為行程起點,一路欣賞兩旁蔓草中的幾戶土角厝,殘存的磚造正門告知旅人,它們曾經有過風光的一面。老街的古厝中,以「蔡泉盛號」保留最完整,從「二進二院」的格局中,不難看出當年的貿易盛況。抵達北門亭時,一面稍事休憩,一面閱讀房裡相關碑文時,當年房裡城的景象突然浮現在腦海中。

花壇金針花山

品嘗者/阿魏

5月初和女兒宅在家看電視,她嚷嚷著彰化花壇虎山巖金針花山好漂亮哦,問我們何時去賞花?我漫不經心回她:「東部最壯觀的金針花,我們不是都已觀賞過,還需要去看這規模還好的金針花山湊熱鬧嗎?」她隨即反駁:「可是很容易親近啊!」也對,離住家大約一個小時的車程,可以隨性前往,只要夕陽西下前抵達就行了,說不定還能避開人潮,雖說疫情已有所緩和,但還是小心些比較妥當。話雖如此,當我們到達時,人車依舊不少。

遠遠望去,似乎場景不大,但走近一看,高高低低的金針花,參差成一座橘黃綠的立體圖像,加上夕陽催化,就像心花朵朵開,實在迷人!根據虎山巖志工團描述,他們前年才開始將竹林改種成金針花,種植的是台東農改場研發改良,開花期約5~7月的台東七號品種。金針花也很神奇,跟著太陽綻放出大大的花朵,隨著太陽下山,像是卸妝般收起花苞打烊了,而且收苞後的花也可採下食用,聽說風味還不錯。

虎山巖志工團隊原本以為疫情當前,今年賞花遊客會大退潮,想不到或許悶太久了,而且這是郊外新興景點,也是一絕佳療癒場所,竟然爆發人潮,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但似乎依然看得到每個人嘴角上揚,謝謝這些辛苦的有心人,我們會再來賞花。

被遺忘的百年水路

品嘗者/YFK

台北捷運雙連站有醫院、菜市場、文昌宮,攤販雲集、小吃美食選擇多樣,是體驗常民生活的好去處。某天沿著捷運站線型公園尋找咖啡館,看到一條小巷口(中山北路二段84巷)有棵榕樹很吸引人,於是拐進去瞧瞧,發現這裡有點特別。

一條圍著欄杆、不怎麼起眼的小水溝,旁邊卻有著1944年的美軍航照圖,以及一塊牌子寫著「宮前町砌石大溝」1918初建……等字眼,原來這是一條超過百年的古水道,因為中山北路是通往「台灣神宮」(如今的圓山飯店)的道路,這區塊被稱為宮前町,日治時期的台北以農業為主,到處都是引水灌溉的河流、池塘、水圳,如今時代變遷,不再需要這些水路,就埋起來蓋大樓,以為它們都消失了?其實只是轉成地下化,躲起來而已。

因為下水道工程,不小心被發掘出來的大溝,幸運地被當地居民及文史工作者搶救下來,並設立小小的解說牌,先前還種了一整排美麗的一丈紅(蜀葵),也許這不是一個偉大的景點,但它之於台北有歷史上的意義,希望大家經過雙連時除了吃喝玩樂,也可以順道來看看它,讓它和我們再一起走過另一個百年。

潭雅神自行車道

品嘗者/胡若婧

中部除了后豐鐵馬道外,較知名的自行車道應屬潭雅神綠園道。雖以「潭‧雅‧神」稱之,但實際上路徑順序為潭子-神岡-大雅。不走回頭路的考量下,我們於起點300公尺外(加工出口區附近)租借iBike,展開12公里征途。

起初周遭十分寂寥,只有幾間鐵皮屋工廠傳來鑄造聲響,偶爾有貨車疾駛過專用道切穿的狹小巷道。前行至2.4公里處有一小圳,稍遠的草叢外開滿紫色野花,白粉蝶翩翩飛舞。再往下經過小型隧道,陽光穿透頂層柵網,牆面上的塗鴉色彩鮮明又充滿童趣,讓人看了不禁微笑。

景色自此產生變化。鮮黃色風鈴木花朵團團綻放,隨之映入眼簾的還有特別的波浪狀彎道。進入社南村後沿途風光更加怡人,兩側樹林外的水田點綴著白鷺鷥身影,路上幾位慢跑者錯身而過,還有牽著小孩或來遛狗的居民。我們在路邊的座椅稍事休息,享受難得的悠閒氛圍。接下來尚有幾處坡道挑戰騎士的體力。越過自來水公司旁的陸橋,便非常接近清泉崗基地。邁向終點時,飛機低空飛過頭頂的震撼,絕對值得親身體驗一次。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