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霜降到清明 多元藝術展演讓人權議題走入生活

2020/11/17 05:30

舞作《極相林》序曲,以肢體演繹銘刻身體裡痛的記憶。(人權館/提供)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霜降到清明——人權藝術生活節」將於11月21日至12月6日舉辦,由藝術家鴻鴻策畫,透過音樂、戲劇、舞蹈與親子活動,除呼應即將到來的「國際兒童人權日」及「世界人權日」理念,亦透過多元藝術形式,使大眾了解人權各面向,讓人權議題更自然地走入生活。

黑眼睛跨劇團紀錄片《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探尋藝術家如何將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仁愛樓化為舞台,注視歷史傷痕。(人權館/提供)

1949年,台灣爆發「光明報事件」及「學生工作委員會案」,隔年台大與師大學生遭大規模逮捕與槍決,當時氣候鄰近秋天節氣「霜降」,其中政治受難者顏世鴻最初便以《霜降》為名出版回憶錄(後來書名為《青島東路三號》),隱喻生命進入嚴寒,同時紀念已故摯友。

陳穎達(左起)、謝明諺、林偉中將分別以吉他、薩克斯風與鼓,帶來《記憶與詩的爵士夜》。(人權館/提供)

人權館館長陳俊宏表示,選擇「霜降到清明」做為命題,「霜降」是紀念當年被槍決的學生,「清明」則是告慰死者,也代表歷史真相將會愈趨明朗與澄澈。鴻鴻也認為「藝術不是目的,而是路徑」,在為期近3週的生活節中,藝術家們將各自透過舞蹈、音樂、戲劇、詩歌、影像等各種方式處理人權議題,也期望刺激出不同藝術能量。

首先於11月21日開幕演出的「詩劇與舞蹈風景」,邀請編舞家、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帶來《極相林》序曲,透過舞者肢體呈現屬於痛的記憶;同場帶來的詩劇演出,由默劇表演者劉唐成與薩克斯風樂手林映辰,演繹台灣詩人商禽作品《門或者天空》,呈現戒嚴年代的縮影。

11月28日到12月5日的「音樂與詩」,將在白色恐怖景美園區仁愛樓前廣場舉辦的「記憶與詩的爵士夜」,由向陽邀集李敏勇、李勤岸、方耀乾等詩人一同朗誦詩作,並搭配爵士樂手謝明諺組成的薩克斯風、吉他、鼓三重奏;另外也將演出場域延伸至歷史場景之一的台灣大學水源校區,由再拒劇團帶來戲劇及音樂會演出。

人權館今年出版的《讓過去成為此刻:台灣白色恐怖小說選》,收錄30篇1948年至2017年對台灣白色恐怖的預言、描述與回顧文學作品,11月28日到12月5日的「小說讀演」,特別挑選數篇作品,由演員胡書綿、曾歆雁、廖原慶,透過讀本、肢體互動,呈現小說中白色恐怖時期人物故事與心理狀態。

11月21日到12月6日的「影像劇場」及「推廣講座」,將有4部觸及白色恐怖歷史與受難者心境影像作品在園區仁愛樓輪番播映,包含《明白歌——走唱白色記憶:未竟的故人事與未來歌》、《非常上訴》、《夜長夢多:異境重返之求生計畫》與《白話》;講座方面則有《拉波德氏時空與負罪的人——白色恐怖與台灣小說》、《劇場如何面對歷史》、《禁忌年代的音樂》及《轉型正義思想論壇》等主題。

此外,為響應國際兒童人權日,11月22日起12月10日亦規畫「我是兒童,我可以…」系列活動,包含夾腳拖劇團親子劇場《慢慢》、親子工作坊、兒童策展工作營成果展等,從兒童權利開始,了解每一個生命的理解與尊重。

「霜降到清明——人權藝術生活節」活動均免費參加,索票及詳細活動內容可上國家人權博物館官網查詢:https://www.nhrm.gov.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