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藏在作品裡的心-北美館「心智.空間.物體」展

2007/07/24 06:00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隱形的造形空間?北美館透過一項全新的特展:「心智.空間.物體」展裡,大膽提出假設:所謂「隱形的造形空間」,就是創作者在創作當下內在的心智活動;換句話說,有形的作品只是為藝術家的心智尋找恰當的出口。

常有人說當代藝術難懂,因為作品需跨越長篇大論的思想演繹,有時甚至讀完了創作背景與理論,還是不懂該作品與理論之間有什麼關聯,更別說只靠展場裡一張作品名稱的小紙片就能看懂什麼。而用一個展覽來說明或回溯作品產生前創作者在想什麼,或許有助看展的人理解當代藝術。

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發現的線性透視學空間、進展到印象派的光影空間、未來主義的動勢空間、貧窮藝術的裝置作品。創意與造形的變化相對應,體現了心智多變的形貌,繪畫 、雕塑、錄像藝術或是綜合媒材作品,因材料屬性與內部空間結構也不盡相同,乃至形成變化無窮的視覺語言。

「心智.空間.物體」展包括國內外50餘位藝術家的展品,從年過80歲的朱為白,到不滿30歲的曾御欽,看不同世代的人如何以不同媒材及迥異的表現手法,詮釋自己的藝術語言。展期至10月28日。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