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不可能的夢啟航 重新審視台灣與威尼斯雙年展動態關係
北美館館長王俊傑於行前記者會說明此次參展內容。 (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由台北市立美術館主辦的「第59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原定由國家文藝獎得主撒古流‧巴瓦瓦隆代表參展,因去年底爆發性侵疑雲至今尚未釐清真相,北美館緊急提出替代方案「不可能的夢」,將以「文獻展示」為主軸,邀請國際藝文人士透過回顧台灣參與「威尼斯雙年展」的歷程,認識台灣當代藝術的能量。
1995年台灣館以「台灣藝術」首度參展,參展團隊於普里奇歐尼宮外合影。(北美館/提供)
北美館昨(25)日舉辦行前記者會,館長王俊傑表示,此次展覽是由館方策畫,主題「不可能的夢」,「不可能」意指「尚未成為可能」,是對未來希望與美好的追尋,也作為對台灣館參展以來的歷程回顧與展望的註解,這個追尋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探問現在國際上關注的各種議題,不管是對於政治、環保、歷史、性別等。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自1995至2019的參展經歷,交織成台灣當代藝術在國際藝壇的動態印象。(北美館/提供)
展覽將以「文獻展示」和「國際論壇」兩條軸線進行。「文獻展」內容,包括自1995年首次參展至2019年共13次台灣館的檔案與作品文件回顧,但仍有7個藝術家曾參展的部份作品會在現場實體展出,包含姚瑞中《本土佔領行動》、崔廣宇《系統生活捷徑系列:表皮生活圈》、湯皇珍《我去旅行V/ 一張風景明信片》、蔡明亮《是夢》、陳界仁《帝國邊界》、張乾琦《中國城》(部分)、謝德慶《跳》等。
「國際論壇」部分,4場論壇主題包括「是什麼構成了國家館?國家館又產生什麼?」等,由菲律賓資深策展人派崔克‧佛洛雷斯(Patrick Flores)擔任總召集人,預計邀請國內外學者、藝術家一同參與,從各個面向重新思考威尼斯雙年展中的台灣館。
「我們在台灣館展場入口的第一個主題牆,將會展示一個當年威尼斯大會給台灣館的歷史文件,同意我們以『台灣』的名義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這當然有很大的政治意涵,雖然後來因為中國館的加入,使我們不得再用『台灣館』名義參加(正式的國家館)。」王俊傑說,台灣館不管是最初以國家館之姿參展、或後因政治因素而以平行展參與,至今近30年來,持續以型態各異的展覽與國際藝壇對話。本屆展覽重新審視台灣與威尼斯雙年展的動態關係,將更進一步積極開拓未來的新進路。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將自4月23日至11月27日,在義大利威尼斯普里奇歐尼宮邸(Palazzo delle Prigioni, Venice, Italy)展出。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