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藝術文化】日本女性攝影大師石內都台灣首展 從女性觀點談生命之面對
作品當中,拍攝關於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物件收藏。(亞紀畫廊/提供)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日本女性攝影大師石內都將於6月24日首次於台灣舉辦個展,帶來她的經典系列《1.9.4.7》、《Innocence》、《Mother’s》、《ひろしま/hiroshima》(廣島)、以及《Frida by Ishiuchi》。1947年出生於關東群馬縣的石內都,6歲時隨著家人移居美軍駐守的橫須賀,以戰敗國民的身分過著彷彿被外人統治的生活,但也經歷了日本攝影的黃金時代。當時,許多日本攝影家開始用攝影來記錄戰後的日本樣貌,而石內都最早的攝影系列《Yokosuka Story》(1976-1977),記錄了她成長的地方-橫須賀,一個因美國海軍駐軍而參雜著西洋文化的城市。
石內都將首度於台灣舉辦個展,聚焦她長期關注的死亡與消逝之議題。 (亞紀畫廊/提供)
石內都透過拍攝遺物與人體部位,長期探討著生命的死亡與消逝,以及人們最不願面對的傷痛與衰老。她的《1.9.4.7》(1988-1989)系列,以自己的出身年份做為提名,也是從街景轉向靜物拍攝的首個系列。石內都在40歲開始注意到了自身身體的改變,邀請了年齡相仿的女性友人與高中同學,拍攝了她們的手腳特寫,從中可見略顯老化的皺褶、有著主婦勞動痕跡的手掌、以及皮膚上的些許疤痕與斑點,但乍看之下無法辨認性別,須從細節看出端倪。
本次展品當中,母親斷裂或乾掉的口紅仍散發著時髦的光暈,然而它們又如子彈,擊打著也曾失去至親的觀者。 (亞紀畫廊/提供)
石內都通常不將物件花稍地擺置,而是處於使用中或剛使用完的些微凌亂狀態,汲取出了遺物「還活著」的生命姿態。2000年開始,石內都開始拍攝母親的身體,而她的母親也在同年因癌症病逝,其後,石內都整理了母親的遺物,並拍攝了《Mother’s》(2000-2005)系列;拍攝過程,同時面對母親逝世所帶來的傷痛,其作品也從此越發彰顯了藝術家與被攝體之間的「面對」。
2005年,《Mother’s》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2007 年,石內都參訪了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從館方的上萬件收藏品中挑選了許多衣物與物件,拍攝了最具代表性的《ひろしま/hiroshima》(2007-)系列,雖然蕾絲洋裝、中學校服、刺繡的背包與布鞋等經歷過核爆的私人物品,看來使人想起悲痛景象,但石內都更見這些衣物之美,以及當時擁有者的優雅品味,她以這樣的方式來「面對」災難中的廣島,從死亡回溯觀看生命的精采。本次的亞紀畫廊將於6月24日至7月30日,展出《Yokosuka Story》之後的重要作品,由石內都的女性觀點出發,聚焦獨特的「面對性」,亦展出2012年,石內都受芙烈達卡蘿博物館的策展人之邀,前往拍攝著名墨西哥女性藝術家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1907-1954)遺物之作。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