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曉劇場潮來之音 窺視愛、孤獨與存在

2022/07/14 05:30

文化部長李永得(後排中)昨赴萬座曉劇場,給予即將出國演出的曉劇場鼓勵,導演鍾伯淵(後排右三)提到,在疫情當下希望透過創作的力量讓大家看見台灣。(記者凃盈如攝)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國際藝術節邀演不斷,曉劇場將於下週啟動參與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由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編導作品《潮來之音》將於本週末假台北萬華的萬座曉劇場演出後,即刻動身前往英國愛丁堡展開23場演出。

曉劇場《潮來之音》將代表台灣前往愛丁堡演出。(記者凃盈如攝)

文化部長李永得昨特別前來萬座曉劇場,站台支持記者會,給予編導鍾伯淵及全體曉劇場團隊加油打氣。李永得提到,疫情當下表演藝術團隊相當辛苦;曉劇場不僅在自己的創作上努力,也被文化部甄選,將代表台灣去愛丁堡藝穗節,與歐洲其他國家一起表演,強化台灣與其他國家文化交流,這代表台灣的能量,非常謝謝鍾伯淵總監所領導的團隊,文化部非常需要前來關心並加以支持,表達感謝與敬意。

《潮來之音》緣起於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於國藝會海外藝遊起心動念,經歷文化部青年藝術獎助支持,並由曉劇場於2020年首演後,國際邀演不斷。2022年《潮來之音》將代表參與愛丁堡藝穗節台灣季。鍾伯淵表示:「《潮來之音》創作於全球疫情的當下,希望觀眾可以靜下心來,透過潮水看見故事微小的感動,也讓全世界看見台灣。」

擁有全球共時性與議題探討的《潮來之音》創作者鍾伯淵,2018年受國藝會海外藝遊支持,赴日本三大靈場之一的青森恐山,並且探訪八戶市當地的潮來巫女(Itako),種下了《潮來之音》作品發展的契機。「潮來巫女」,是類似台灣傳統信仰中靈媒(乩童、觀落陰、牽亡魂)的角色,必由眼盲的女性擔任,能夠呼喚死者,讓死者附身在自己身上,藉以與生者溝通。她以口傳遞著生死兩界的訊息,令猝不及防的生命消逝時,生者得以傳遞思念。引發導演鍾伯淵的提問:「當人類遭遇重大災難時,信仰做為什麼的媒介,在生死兩端成為一種修復或是自我對話的過程?」經歷二年疫情的《潮來之音》從災難的預言,窺視人性的「愛、孤獨與存在」。

故事中一位與盆栽生活的男人、小兒麻痺的男子、女高中生、一對女同性戀伴侶,從每一段故事中探討孤獨、共融、同志婚姻、代理孕母等議題,看似呈現每一段小人物的故事與角色,卻巧妙刻畫每一人的細緻情感,更呼應我們每日脆弱的生活面貌。編導鍾伯淵表示:「疫情後的國際表演藝術,需要更有能量的團隊,透過文化部的策略將台灣的好作品推出國外。」本次曉劇場在出發愛丁堡前,率先於7月15日至17日,假萬座曉劇場演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