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週末.國際藝聞】「安陽:中國的王城古都」 聚焦商朝國都的文化成就

2023/02/26 05:30

安陽時期早期(約西元前1250-1200年)的青銅禮器,自左而右分別是鼎、觚、斝、爵、盂。(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提供)

文/朱懿琝

1906年底特律商人弗利爾(Charles Lang Freer)將個人收藏的眾多東亞、美國與中東藝術品捐贈予史密森尼學會,成為美國藏家捐贈私人藏品首開先例的典範。這批捐贈也成為1923年開幕的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sian Art, Smithsonian Institution),最為豐厚的館藏基礎,至今蒐羅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南亞、東南亞及伊斯蘭世界超過4萬5000件的藏品,在北美建立起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收藏系統。

帶有獸面紋(饕餮)、龍及真實動物的禮祭盛酒器(觥)。(史密森尼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提供)

為了歡慶開館百週年慶典,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自2月25日至2024年4月28日舉辦「安陽:中國的王城古都」特展,由中國古代藝術部門策展人衛其志(J. Keith Wilson)及史可安(Kyle Steinke)共同籌畫,匯集玉飾、祭典用具、青銅禮器、鐘鈴、武器和車馬器等200多件文物,聚焦於商朝國都安陽的文化與藝術成就。安陽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紀錄的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與中國考古學的發源地。透過「安陽:中國的王城古都」展出的文物,觀者得以探索距今3000年前中國書寫文明的早期發展、歷久不衰的禮制儀式、戰鬥兵器的製作工藝、獨特的墓葬文化,以及貴族為了來世所選擇的隨葬品。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