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 鄧榮坤/鰻 - 2之2

2023/05/02 05:30

圖◎吳怡欣

◎鄧榮坤 圖◎吳怡欣

鰻苗數量多時,一晚抓個幾千條沒問題,一尾鰻苗的價格常被壓低在五十元以下。這幾年,鰻苗數量繼續探底,一個晚上只撈到幾尾鰻苗是常見的,鰻苗數量少則價格高,最高曾經來到一尾一百一十塊錢,但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鰻魚庫存量出現罕見的「塞車」現象,鰻苗數量雖然創新低,價格也拉不高,差不多在七十至八十塊錢之間浮動。

這些年來,鰻苗沿著黑潮的主流,從菲律賓沿著東海岸往北漂流,有時候卻透過黑潮支流帶往西南海岸,而使得台灣沿海都出現了撈捕鰻苗的奇景。以近幾年的平均價一尾七十五元來計算,運氣好的時候,一個晚上有機會撈捕兩千多條,就有二萬多元收入,不少東部漁民也開船到西岸撈捕鰻苗,大部分是附近鄉鎮的居民,聽到了鰻苗大量湧入的消息,也收拾簡便行李與炊具,到這裡來尋找發財的機會。這群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的人,因為沒有地方可以歇息,只好在離防風林不遠能避風的地方,就近搭幾個只要能夠睡覺與烹煮東西的帳篷和草寮,希望能夠在這一季的鰻苗撈捕中,大撈一筆,然後,帶著勝利的微笑回到家鄉。遺憾的是,鰻苗稀少,不少漁民搶賺「年終獎金」的夢碎了。

最遠的漁船從枋寮來,也有很多自宜蘭、花蓮。撈捕鰻苗的村民,常坐在沙灘上,透過塑膠頭盔上微弱燈光,照亮坐在一起等待潮水的撈捕鰻苗人的臉,不管認識或不熟悉,彼此也認真談論起來。

這群人也在岸邊忙碌地整理工具,從魚槓清出細碎的垃圾,或點燃了菸,於鹹澀海風中一口一口吸吮著,吐出的煙霧在微弱的頭燈照射下,如雲彩般往暗黑的天空飄散。這群人的休息,是準備進行另一回合的撈捕,在刺骨寒風中,撈點過年的開銷或回家的盤纏。他們幾乎無所不談,也離不開吹噓著哪一年撈捕了多少鰻苗的紀錄……

今天抓了幾尾?

手氣不好,三尾而已,你呢?

兩尾。

看來今天的運氣不太好?

今年的鰻苗可能又創新低了!

氣溫持續下滑,憑多年的經驗,鰻苗洄游量應該要增加,但這幾天天氣雖然冷,數量還是稀少,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

聽鰻苗的盤商提起過,前年,宜蘭在這個時候,就收到一噸鰻苗。

一噸?

嗯!大約五百萬尾鰻苗。去年就慘了,從宜蘭出發到這裡時,聽盤商說,好像只收到九十公斤,大約四十五萬尾鰻苗而已,希望今年好一些,賺點錢好過年。

別提了,去年連續七天沒撈捕到半條鰻苗,這輩子沒見過這麼慘的。

哎!一個晚上能撈幾百尾幾千尾的年代過去了,現在頂多幾十尾。你看,魚桶空空的,都裝滿了西北風。

阿通與撈捕鰻苗的人群坐在沙灘上歇息,聽到了撈捕鰻苗的往事,嚅了嚅嘴角似乎想說話,片刻,沉默不語地抽著菸,眉宇深鎖望著黑漆漆的大海,今夜難道又要空手而回?他開始擔心著,不自覺焦慮難安地站起身子,繞著魚槓兜著圈子……

斑鳩於村落升起裊裊炊煙的天空啼叫幾聲,飛進防風林之後,火紅的太陽緩緩沒入了西方地平線,撈捕鰻苗的村民或遠來的漁民忙碌準備出海撈捕鰻苗的器具。穿上了青蛙裝式厚重的防水雨衣,戴上塑膠頭盔,揹上蓄電池,一手提著勺子與水桶,扛著有點沉重的魚槓就出發了,往海的方向走去。

過年後就六十五歲的阿通,隨意扒了幾口飯就離開了餐桌,走到存放捕鰻工具的貯藏室,蹲下身子檢查蓄電池是否已經蓄滿了電,也試了幾回安裝於塑膠頭盔與勺子上的燈泡,發現都能閃著亮光,嘴角不自覺浮出笑容,緩步走出貯藏室,抬頭,觀望著今夜的天色,似乎十分滿意。帶著微笑折回貯藏室,裝備穿戴整齊後,藉由塑膠頭盔上那盞昏黃的燈的指引,一步一步穿越了村落後方的防風林,走過了防風林是一片沙灘,緩緩踏過沙灘,雙腳感覺微微滲入濕漉漉的沙地,但不影響他的移步也不覺得累,反而感到精神特別興奮。因為出門時,聽了收音機漁業電台的新聞廣播,今天的天氣特別冷,鰻苗應該特別多……

星星盤據的天空,暗沉。天氣逐漸轉涼了,往一望無際的海域放眼望去,一艘又一艘的漁船停在外海,船長熟練操控著船舵,頂著潮汐將鰻苗集中至船首兩側的捕苗網,每隔十幾分鐘,船工就會自網袋內撈出鰻苗。而漁船數量隨著鰻苗價格而波動,鰻苗價格好且數量多時,經常可以看到漁船在沿海來回穿梭,點點漁火亮起,宛如海上長城。對阿通來說,最初的那些年見到如此大陣仗的撈捕方式,的確相當震撼,也盤算著如何擁有一艘漁船,在撈捕鰻苗的季節大顯身手,最後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因為要花上一筆錢,只好在簡易的撈捕器具中,選擇了便宜的魚槓。

為了增加鰻苗的撈捕量,阿通也曾經在沙灘上釘入一排排的鉚釘,固定漁網,等待潮水將鰻苗推送至網袋,每隔十幾分鐘就觀察一下網袋。也曾使用張網的器具撈捕鰻苗,利用木樁或鐵樁將網袋撐開,開口面向漲潮水流或河口,利用漲潮過濾海水,讓濾過的鰻苗留下來。入夜漲潮前,將網袋綁緊,每隔三十分鐘打開網袋收集鰻苗,一人就能輕鬆作業,手腳快的人,可以同時操作十組左右的網具。由於是固定式的,機動性不高,無法隨意更改地點,慢慢地就被他淘汰了,如今,採用可以隨時移動且變換方位的魚槓,成本少了許多,也讓他可以隨時掌握撈捕的時間。

在形式多樣的魚槓中,手拖網是一種用鋼架或浮球把網撐開,末端有一個收集鰻苗的網袋的工具。漁民在岸邊來回穿梭,拖著沉重的手拖網,將看不見的鰻苗趕進網袋,每隔幾分鐘就回到岸邊,將網袋內的鰻苗倒出,放入鰻苗桶。這種大型三角網讓阿通開了眼界。從南部來的漁民,於夜幕低垂時,常成群結隊乘著平底膠筏或漁船到河川出海口附近作業,當燈光投射水域,發現鰻苗隨著漲潮流入河內時,就開始以靈敏的雙手操作網袋撈捕,以類似水瓢舀水的方式,頂著浪將鰻苗過濾至網內,每隔幾分鐘就回到岸邊一趟,將網內的鰻苗一尾尾小心翼翼地取出。

夜幕低垂,一盞盞的頭燈如星星般地亮了起來,照亮整個沙灘,讓阿通感受到忙於農耕之外不一樣的世界。一群早到的人排排坐在岸邊,等待下海撈捕鰻苗的潮汐。當浪濤一波一波往岸邊襲擊,撈捕鰻苗的人群就努力撐起三角形的魚槓,浪頭一來就往浪的方向撈過去,把在浪濤中的鰻苗撈進魚槓,這些動作全憑運氣,因為鰻苗細小如針,在一片漆黑的夜晚,憑雙眼是無法看見的。

白色透明的鰻苗,身長約五至十公分,暗夜裡無法辨識,所以,撈捕鰻苗的村民,每隔一段時間會稍事休息,透過頭燈檢視魚槓裡的收穫,如發現了鰻苗則利用斜掛在胸前的勺子,將鰻苗撈起放入腰間的水桶;如果沒有鰻苗的蹤影,有些人會不認輸繼續拖著魚槓,走入黑暗的海洋,有些人則會走到岸邊喘口氣,吸幾口菸……

多雨的基隆,此刻又飄起了細雨。

坐在餐桌前,我擱下了筷子,望著父親開始浮現焦慮的臉色。他望著那盒鰻魚飯,手中高舉著的筷子終於放了下來。應該是想起了撈捕鰻苗的往事了,雖然村落裡有幾分農地,但無法種出豐收的稻穀,必須在下半輩子於海洋討生活的父親,化身為漁民口中的──阿通,在撈捕鰻苗的季節如出征沙場的將軍,於寒風刺骨的夜晚,為生活經歷生死的搏鬥。

父親低頭,偷偷拭去眼角濕潤的淚水。動作雖然輕微,我與妹妹都看見了,裝作沒有這回事,望著窗外的雨,但心痛陣陣在胸口湧動。撈捕了一輩子的鰻苗,未曾坐下來細心品嘗鰻魚滋味的父親,微微抬起頭,看了表情有點尷尬的妹妹一眼,說──

一條比針還要細小的鰻魚苗喊價百元,可以買一個雞腿便當了。有時候想想,還真他媽的貴,經過人工養殖與中間商的剝削,送到我們桌上的這盒鰻魚飯應該不便宜吧?

六百三。妹妹說。

緩緩舉起筷子的父親,聽到了鰻魚飯的價位,整個人愣住了,端詳了桌上的鰻魚飯,許久許久未曾露出半縷笑容來。

膝蓋痛了好幾年,已經很久沒下海了,不知今年的鰻苗多不多?

父親說著說著,歎了口氣,望著窗外開始飄著細雨的夜,繼續讓思緒在暗夜中漂泊……●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