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19世紀駐台英國學者-斯文豪台灣物種記錄 台博館展出

2007/12/05 06:00

台灣物種的史料。(台博館/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斯文豪(Robert Swinhoe),一個現代台灣人可能都很陌生的名字。他是英國駐台的首位領事,150年前來到台灣,直到1866年離台。雖然待在台灣只有4年,卻傾全力採集並觀察台灣的物種,發表名錄多達千種,可說是奠定台灣自然史料的重要人物。

由斯文豪命名或因他採集記錄發表的物種,包括各種鳥類、哺乳動物、植物、陸生蝸牛、淡水貝類、昆蟲、兩棲爬蟲類、魚類等。以一個博物學家的眼光,斯文豪記錄了150年前台灣的生物多樣性,是台灣自然史拓荒時期最重要的學者。

因此,台博館與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及英國文化協會共同舉辦了一項紀念展「以斯文豪為名──19世紀台灣紀行特展」。將在台博館展出至明年7月20日。

策展人林俊聰表示,斯文豪可說是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博物學家的一個典型,在其擔任外交工作任內調查了台灣(1856-1866)和中國南方的生物多樣性,並在英國皇家鳥類學會的Ibis雜誌發表了很多關於台灣鳥類調查的文章,是世界上第一個有系統的整理並發表台灣鳥類名錄的研究者。

林俊聰說,1862年斯文豪因病返回英國倫敦休養一年,攜回一批標本送給鳥類學家及繪圖家古德(John Gould)。古德據此發表16種台灣新種,包括紀念斯文豪而命名的藍腹鷴及台灣紫嘯鶇、台灣藍鵲等三種台灣特有種。

「這些史料與標本證物,促使我們得以宏觀的角度思考這塊土地的深度。」台博館館長蕭宗煌表示,希望藉由這項特展能讓國人了解台灣地區所進行的維護生物多樣性及物種保育工作。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