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真品 膺品 傻傻分不清楚─藝術拍賣會盛行 辨偽成課題

2007/12/20 06:00

國內藝術拍賣會漸多,如何辨別藝術品的真偽成為重要課題。(藝流/提供)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今年秋天國內藝術拍賣會的新聞特別多,連電視名嘴也現身暢談自己投入藝術蒐藏的經驗。除了資深或精明的買家之外,新手上路的藏家,其實更應注意市場上流傳的「偽作」案例,從中學習一些判斷真品的方法,避免多花冤枉錢。

事實上,「偽作」一直是藝術市場最頭痛的事,最近除了藝術家吳炫三發現有藏家手中竟擁有多件偽作之外,日本知名藝術家奈良美智也坦承,在國際拍賣會的圖錄上曾發現他的假畫。

以前人們多半會擔心買到已故藝術家的作品是假的,所以轉而蒐藏還在世的藝術家作品,但以奈良美智或吳炫三的例子來看,拍賣會上出現在世藝術名家作品也不必然是真的,因此,今年也有拍賣會以親自向藝術家求件為號召,為拍品的真假掛保證。

此外,長期旅居日本的藝術家張義雄,對於保證畫作真偽的做法,是每件作品釋出前,他都會親自拿在手上拍照留紀錄,相同的照片也會提供一張給藏家,但這種做法只適用於近年的新作,很難追溯既往。

不僅如此,雕刻大師朱銘的作品,在市場上也曾發現膺品,朱銘文教基金會對於處理偽作問題相當積極,不僅自2004年起,就在朱銘美術館的典藏研究部成立作品鑑定中心,也在每年5月至10月接受外界申請鑑定,他們的經驗,或也值得藝術家或蒐藏家參考。

雕刻大師朱銘 建立體制化防偽辦法

對於拍賣會作品真偽如何判斷?朱銘美術館執行長吳素美表示,一般直接的判斷是拍賣會提出的拍賣品來源保證書,比如朱銘兒子的畫廊朱雋館或早期常與朱銘合作的畫廊等都採此法。但是,由於作品多是擁有保證書的私人藏家釋出,所以,其間難保有「保證書是真的,作品卻是假的」的疑問。

吳素美說,像蘇富比、佳士得或國內羅芙奧等公司,長期以來多會針對拍品請求朱銘美術館協助鑑定,但有些他們不太熟悉的拍賣公司,即使拍賣圖錄上出現朱銘的作品,他們也很難單憑照片判斷真假。

坊間有一家拍賣公司因常出現偽作,所以在藝術圈內的名聲不佳,但熟知內情的人多半只會低調避免接觸。朱銘美術館則態度相反,吳素美說,每次拍賣會之前,如果館方有看到該拍賣公司的圖錄上出現朱銘的作品,他們就會主動去函要求對方將作品送鑑定。

至於近年在中國火熱的藝術拍賣市場,究竟有多少東西是假的,也是朱銘美術館相當關心的事,館方目前也在研擬於中國尋找合作的法律顧問公司,積極「抓偽」。

由於朱銘的作品多為木雕或銅雕,木雕無法翻鑄,比較容易判斷真偽,但由於朱銘早期有許多較「工藝」風格的木雕,如〈水牛〉,一般人較不熟悉,就曾有賣家出賣假作品,最明顯的案例就是,館方非常確定朱銘的〈同心協力〉只有兩件,藏家是誰他們也很清楚,幾年前卻在拍賣市場上出現〈同心協力〉,讓他們覺得相當誇張。

銅雕因可翻鑄,真偽的鑑定更加複雜,吳素美說,他們鼓勵蒐藏家多把有疑問的作品送到美術館鑑定,但因銅雕須經各種採樣鑑定過程,最快得費時三個月,最慢可能長達半年,藏家也需有耐心多等待。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