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十大美術新聞出爐 台灣當代藝術抬頭

2007/12/27 06:00

曾御欽因受邀參展第十二屆文件大展而爆紅。(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藝術家》雜誌的調查問卷,還進行了另一項「十大美術新聞」票選。

依名次分別有:台灣館「非域之境」參加第五十二屆威尼斯雙年展;曾御欽受邀參展第十二屆文件大展;顏水龍〈熱帶植物〉失蹤多年後曝光;陳澄波〈淡水夕照〉創台灣畫家油畫拍賣紀錄;彭弘智獲第五屆台新藝術獎「年度視覺藝術獎」;「國家文藝獎」第十一屆得獎人公布;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競圖由法蘭馨.侯班得標;陳其寬病逝於美國舊金山;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獲2007年台灣建築獎;故宮博物院正館整建等工程弊案,檢察官偵結起訴;寶藏巖正式成為「歷史聚落風貌特定專用區」;文建會主辦的第一屆公共藝術獎揭曉。

「十大視覺藝術新聞」中,前兩名指向台灣當代藝術在國際大展中的表現。

實際上,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發展至今,或可說已成為「例行公事」,無論視覺藝術或建築展,如果台灣館的議題或藝術家作品,無法在日後獲得威尼斯雙年展主辦單位或國際特別關注,恐怕只是流於「握有主辦徵選權的人決定把經費交給什麼團隊」的固定形式,與其觀望參展團隊如何表現,或者更應監督「挑團隊」的人是不是有明亮的視野?

曾御欽因為受邀參加文件大展而爆紅,主因來自他是半個世紀以來唯一受邀的台灣藝術家,當然很值得鼓掌,但隨之而來的,官方主動邀請在國內展出的錦上添花做法,則讓人質疑政府單位是只能跟著國際的眼光來認識自己的藝術家,還是應該反過來,有能力深入認識並主動讓國內的藝術家被國際關注?

實際上,今年國內藝術市場有個趨勢,即許多傳統畫廊開始接受、甚至轉型把重心放在當代藝術家作品,有人說,這是當代藝術的出頭,不過,在炒作的熱火上,當代藝術家的未來還是待觀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