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尋詩細節-下

2008/01/29 06:00

◎李進文

6‧放空

在南北半球,隔一赤道,台北的秋天,恰是澳洲的春天。

九月中旬,南京回來後,隔天,就跳上另一班飛機,這次真的是為了度假。

我坐在飛機上,想像氣流像一支繪有鴨嘴獸圖飾的迴力標;想像晨霧如一隻望月發獃的袋鼠;想像陽光在下午二點變成一隻懶懶的無尾熊……在這樣一個孤獨愈來愈盛行,寂寞愈來愈奢華的年代:我旅行著。

在異地,把一切放空,裝一些未來,裝一些猖狂無禮的想像力,每個人自由選擇他的快樂與憂傷。

我聽見澳洲的陽光說:你走出來我就會看見你,你潛入水中,我會在上面等你,要抓你上岸、要將昨日晾乾。從今開始,陽光只在意你的當下,當下放空,就溫暖了。

土著神靈如游絲輕輕拉你向左、向右、向你不再思考的方向,到了無方向,一點一滴,你正在消逝,你正以很舒適的方式被世界遺棄,你不再參與世界的運作。

彷彿那時確定,零,是終點也是起點。有一點禪,趺坐圓圓的零中間。放空才發現,「無」比「有」更不可思議。

7‧想像

澳洲荒漠與甘肅黃羊川的荒漠很像。

然而黃羊沒有克服大西北乾旱,袋鼠倒適應了澳洲沙漠。袋鼠演化到可以控制胚胎的發育,如果環境惡劣,就選擇不讓小袋鼠出生,牠們在草原疾速奔躍,陽光在後面追、草原在後面追,牠們有時必須被迫選擇留在一處充滿危機的地方養育後代,母袋鼠可以同時分泌不同的養分乳汁給大小各異的幼鼠。袋鼠的方式,乃詩的方式。

一個國家必須有一處聖山、聖地,一個國家必須有一隻象徵文化精神的生物,這生物代表一個國家的向心力與靈魂。曾經有人為台灣選擇雲豹、台灣帝雉、台灣黑熊……然而,可是……後來呢?選擇了政治—那頭獸。

白沙灘如雪,觸摸了才知道此言不虛。

沙灘之美,如詞性交織的色彩囈語:閃亮被敲碎成白的,間雜有憂鬱的黑金礦末細微之憂愁;橙色在白色中小跑步;紫是海洋那邊大聲喊出的,在舌尖滾過幾番;沙灘上的皮膚以古銅鎮壓柔白;柔白被風一吹就竊竊地笑出鹽晶;金黃從眼中步出,金黃與寶藍沿海岸跑步,一邊聊著歷史;陽光烤昏的風閒扯淡,風像無尾熊自尤加利樹倒退著下來。

沙灘是商業的身體,沙灘是商業之後才被形容詞包裝,沙灘本來更美,人體被沙雕塑,人體卻自認為很美;而沙灘是否想起更古老以前,神所形塑的樣子,那時整列長長的沙灘笑起來不是一排皓齒,而是滄浪。

衝浪者是岸的舌頭,伸出去舔了潮溼,舔了空穴之深藍,瞬間捲了回來,又嘩一聲散開……

突然,幻想一則故事:

曾經有一位女子到海邊度假,她著迷於陽光,在每一次冬季來臨前,她拎起行囊,到另一個有日光的國度。她在海邊、陽台、草坡仰望太陽,傾聽陽光的聲音。因為每一個地方的陽光都不一樣,陽光有聲音、甜度及苦味;有的陽光會反射鋒利的口舌,有的陽光安安靜靜,有的陽光呈現歷史質地,彷彿投射到什麼年代,就呈現什麼樣態。

她的臉素淨,膚白,瞳仁綠,鼻翼輕巧,眉葉細而柔,嘴唇有性感的厚度且微翹,屬伶俐型。所有的陽光都以她仰望的臉為入口,進入她的體內。每至夜裡,陽光透出皮膚,她就發光,光像水氣慢慢蒸散。陽光成為她的個性,她是個到處旅行散布陽光如福音的女子,她與她所愛者做愛,做完就會融為陽光的一部分,她就又中和了一些些剛性。直到有一天她發現,她不再有性別,她唯一所愛的是:熾烈的美。

因為細節所補足的想像,讓我確認曾經旅行。詩不也如此?因為細節而讓意象真實起來。

8‧細節

我以為旅行就是為了窮究細節,否則只需閱讀旅遊書就好,又何必迢迢千里。因為生活是由許多碎片組成,當代,以及現實感全都是。詩,就為了窮究當下細節,否則只要好好將自己盛裝成一身唐詩宋詞就好,何必理解這時代。

詩將細節放映到最大,庸俗提到最高處,以微不足道的細節幽默自己的猥瑣人生。

突然,陽光從側面襲來,削去生命一半,那一半是陰影。透過陽光端詳細節,從細節中理解那環環相扣的日子,生命,冥冥中的未解且早已理解為常態的定理,細節組織了我的旅途,旅途中的聲響,顏色,一切虛虛實實。

9‧節奏

不論旅行或者詩,從來節奏不隨風飄飛,而是含在風的舌根,有滋有味。早春,仲夏,秋涼與雪夜,節奏與內在的四季有關,所以在季節裡旅行是一種節奏。

我在這些日子裡一直想,一直想,凡是不減就是增加,有時減了反而增了,最合理的是,增增減減之後,無非徒勞,因為生活的姿勢長久以來已然固定,原以為改變,其實僅僅回到原點。靈魂在原地飄泊已經多年,依舊是那色彩,依舊是那滄桑。我以為人生應該追求改變,後來發現,我追索半生的是不變的那一部分,那是初衷與本質。

我經常只是在練習如何美妙、有機、絕美地連結生活之平庸細節,使之成為旋律。

10‧最後

詩,必然一部分回到手工時代,一部分飄流。在適者生存中蛻變,上升,下沉,渙散,隱身,變異,進化,退化……而我要回到精緻的手工時代,用全心對待細節,而後忘了形、忘了意,一切細節如鹽融解在心之器。以當代技術錘煉,而這技術承傳了一部分基因,一部分傳統,一部分在天地間撒野的精魂,那交揉的智性,自強不息的節奏。

這幾日,看小孩用全副玩樂去對付春節假期,那種純真,全部付出給遊戲的質感,亦即手工。手工,是用心對待與考究細節。手工來自於心,不需隨時代更新,或升級版本,沒有檔案格式、病毒,或者軟硬體的問題,永遠可以像故事一樣開啟智性與想像力。

寫詩者最後的旅程,不需要大方向,而是享樂小細節。●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