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貼近原始脈動-----巴布亞新幾內亞探奇

2008/03/27 06:00

來到布樓樓,別忘了一探阿塞奇部落的燻屍習俗。

撰文˙攝影/李啟端

在哈根山的傳統市集裡,地攤擺滿蔬果,往來人潮熱絡。

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簡稱P.N.G.),是由僅次於格陵蘭的世界第2大島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和新愛爾蘭、新不列顛等大小數百島嶼組成,西半部則是印尼所屬的西伊利安。

姆姆雞以烤熱的石頭悶燒,煮熟後扒開包覆的葉子,香味四溢。

「Papua」乃馬來語「鬈毛」之意,在南太平洋三大文化圈中屬於黑種的美拉尼西亞,皮膚赤褐、毛髮蜷曲,所以也有人稱巴布亞為「鬈毛島」。最早由葡萄牙人發現,1885年英、德分南北佔領此地,1906年南部殖民地轉交到當時新獨立的澳大利亞手裡,次年Hubert Murray爵士接管並更名為布亞,二次世界大戰後巴布亞與北部新幾內亞才合而為一, 1975年9月16日宣佈獨立。

當地小女孩打著赤腳,身上負著一袋茶葉,模樣可愛。

趣探首都 莫瑞斯比

當地民眾相當熱情,歡迎遊客到訪巴布亞新幾內亞。

位於海岸線中點的莫瑞斯比港(Port Moresby)雖為巴國首都,卻無公路聯絡其他主要城市。與一般港都一樣,龍蛇雜處,所有都市症候群都無法避免,犯罪率很難遞減,所以在莫瑞斯比港所看到、感受到的並不能代表整個巴國。要一窺P.N.G真面目,一定得深入山區高地—布樓樓(Bulolo)、瑪當(Madang)、果洛卡(Goroka)或哈根山,這些地區才能看到真正的巴布亞新幾內亞。

初抵首都時倒是可以先拜訪一下水上人家和Koki Market,兩者相距很近,或者參觀一些既摩登又融合了濃濃土著色彩的建築。傳統市集裡閒人比商品還多,地攤上擺得是幾串香蕉、幾條蘿蔔、幾堆花生或是幾把蔬菜;衣架上賣的舊衣比新衣多。聽說此地有工作的人很少,都靠種些蔬果來換點零花錢。

由首都到哈根山要飛近1個小時,國內線的機場內幾乎都是包著頭巾、背著布包、打著赤腳的男女,但比起另一邊西新幾內亞好的地方在於,這裡沒有蹓鳥族!接機的導遊、司機也許穿著短褲、嚼著檳榔像2隻黑猩猩來接你,常把觀光客嚇得不敢上車。

遊走一回 哈根高地

下飛機來,只見哈根山機場的鐵絲網上掛滿一張張好奇的黑臉,都是來接機送機的嗎?不,是來看飛機起降和觀光客的,卻成了觀光客的最佳攝影題材。

這裡最高檔的飯店四周都用灰綠色鐵皮高高圍起,只開個小眼洞,還有警衛站崗,感覺像要住進牢房,不過裡頭倒是滿園花草、舒適漂亮。哈根高地是甘蔗、玉米、咖啡和茶的產地,卻不種稻米,在這裡吃到的米飯是鄰近澳洲進口的。

市集雖複雜髒亂,但要深入探索各種土著最真實的面目和生活,這裡是最佳舞台,非去不可。哈根山的市集比莫斯比大,每個地攤上的蔬果:香蕉、蘿蔔、洋蔥、芋頭和檳榔也多了些。

有人說到巴布亞要請保鑣隨行,事實上沒那麼嚴重。山裡的土著多數面惡心善、思想單純,雖臉大皮膚黑,長個大鼻頭、厚嘴唇,男的一臉落腮鬍,有點讓人望而生畏,但內心倒是挺憨厚熱情;女人大多男人相,還頂頭蓬鬆大鬈毛,但都笑咪咪,不但不拒絕拍照還主動湊上來搶鏡頭。飯店的女服務生可能會貪點小便宜,偷雞摸狗,一旦有客人報告經理,第2天當你打開房門包準嚇更大一跳:那失竊的東西一樣樣整整齊齊就放在你房門口!駭人的食人習俗已成過去,這裡還是挺可愛的,唯一要小心的是瘧疾,因為此地已算是疫區了。

奇風異俗 阿塞奇燻屍

早年在巴國還有一種駭人聽聞的奇異風俗,就是人死後不土埋水淹,也不火焚天葬,而採燻屍方式,將遺體的內臟丟掉,清洗後塗上紅泥防蟲腐,然後依其生前姿態用火燻烤2~3天,燻乾後便不易腐壞。

如此葬法與埃及木乃伊的製作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他們不綑紮,也不存入任何棺木、穴窖,而是整排曝在山野的岩壁凹陷處,或坐或立或蹲,似工作又像在話家常,遠遠望去栩栩如生、自成一景。因為他們相信人死後靈魂仍存在,而且會庇祐子孫,所以軀體也要保留下來!這種習俗一直到後來葡萄牙人入侵後才慢慢廢除,改為土葬。

來到布樓樓,千萬別忘了去向這些至今仍隱居深山中、阿塞奇部落的「前輩們」打個招呼!這段路程相當艱辛,因這難得一見的燻屍遺址阿塞奇部落就座落在一處熱帶雨林中,由布樓樓開車過來要5~6個小時,而且山路崎嶇,下車後還有山崖要攀,如遇天候不佳、坍方落石就完全走不了。

盛大嘉年華 辛吉辛吉

巴國有千餘支種族,如果要在短時間內探索每一族的特色,那就只有選擇在巴國國慶日前來。巴國最大的年度節慶嘉年華,就在每年9月16日國慶日展開,一連舉辦3天,地點在果洛卡與哈根山兩地輪流交替舉行,如今年在果洛卡,明年就在哈根山。這3天內至少可以看到40族以上的土著,讓人大開眼界。

土著們平日就不愛穿衣服,男女皆裸露上體,下體則以獸皮、樹葉或其他裝飾包裹遮掩。他們最重視的是代表族群特有的面部彩繪,所以有紅臉、黃臉,紅配黃、黃配黑、黑配紅的大花臉,還有如黑白無常的半邊臉─總之你絕找不到兩族是雷同的。再就是頭飾和胸飾,甚至有少數族人連性器官也裝飾。土著很以男性性器為傲,所以保護得特別好,用金屬、用貝殼、瓜果殼等等,很誇張地套得又長又尖翹,就像1把隨身的武士刀。

巴人用色大膽、強烈,就如同他們的國旗:2塊三角形是紅黑配、1塊上有5顆星、1塊是他們的國鳥天堂鳥。盛會場中最特殊的是泥人族Mud Men,他們不畫臉而套1個約5~6公斤重的泥製面具,渾身塗滿泥漿,造型動作遠看像外星人,近看似立起的大青蛙。

其他還有背著長長甘蔗的甘蔗族Kokopi炫耀他們的特產。Kangupo族頭冠上全是鳥類羽毛、Kompri族用翠綠的寄生草披掛全身、骷髏族Gena Bona將全身塗黑,再用白色樹脂畫成骷髏,真令人目不暇給。

其實土著嘉年華的真正用意是在消弭部落間的仇恨,當年眾多種族間因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互異而產生衝突,時而引發部落戰爭,令統治者十分頭痛。於是澳洲政府便想出了舉辦嘉年華的點子,鼓勵他們努力表現自己,在這上面取勝,當時他們稱這種大型舞秀為辛吉辛吉(sing sing)。

特色風味餐姆姆石頭燜雞

聽說當地最有特色的風味餐叫姆姆餐,究竟何謂Mumu呢?沒人吃過也無人知曉。

這天在山區裡參觀部落,走了一上午,以為就要去大餐廳吃頓惜別宴了,誰知還是在深山裡轉,最後終於停在荒山中,眼前只有1座亭子,亭子四周用大芭蕉葉鋪在木樁上當座椅,這是什麼餐廳呀?亭子裡有個小葉堆,3、4個土著正忙著扒開覆蓋的葉子,於是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探頭一看,原來那鋪著葉子的地洞裡全是石頭,他們將熱石頭一個個拿開就出現了4、5隻雞,雞下面還有剝了皮的香蕉、山芋和紅薯。

原來Mumu就是土人用熱石頭燜的石頭雞,我們應該稱叫化雞或手扒雞吧?他們不直接用火燉、烤、煮、炸,全靠烤熱的石頭放進雞肚子和四周,再用葉子覆蓋一個半小時,時間不夠不熟,時間太久會過老,他們卻能掌握得恰恰好。土人用竹刀切雞,然後大夥學他們用雙手抓著吃,看那狼吞虎嚥的樣子可知有多嫩多香了!

旅遊資訊

◆位置:位於大洋洲,西鄰印尼伊利安查亞;

南臨澳大利亞;東為所羅門群島;西北望菲

律賓。

◆面積:462.840平方公里。

◆人口:約400萬人。

◆語言:全國有超過千支種族,語言也有700

多種,要統一實在不易,遂採用1種叫Pidg-

im English的無文法英文作為國語,觀光客只

要說英語就能在P.N.G暢行無阻了。

◆時差:快台灣2小時。

◆氣候:1~4月為雨季;5~8月是乾季。

◆錢幣:1美元約等於2.5Kina(巴幣)。

◆交通:可搭機至馬尼拉再轉往莫瑞斯比港,

也可由香港或經紐西蘭的奧克蘭轉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