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高捷公共藝術 體現民眾參與精神

2009/07/28 06:00

位於高捷青埔站的公共藝術〈聆聽雲光〉。
(記者楊菁菁攝)

記者楊菁菁/高雄報導

高捷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讓民眾與公共藝術拉近距離。(記者楊菁菁攝)

為落實公共藝術大眾化,公共藝術設置辦法規定公共工程經費須撥出1%執行公共藝術,因此,許多大件裝置藝術如春筍般竄出,也為藝術家闢出一條出路。但是,高市公共藝術的「民眾參與」精神與藝術家是否深入公共藝術意涵,卻是在高捷通車時才慢慢熱絡、成熟。

杜象藝術創辦人白雅玲在大高雄執行公共藝術已有二十年經歷,從民間建設乃至學校、公園,都有她執行的公共藝術,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當屬台北101大樓廣場前的〈LOVE〉雕塑。白雅玲驚覺,大高雄的公共藝術氛圍正因為高雄捷運的建設,而逐漸開啟民眾對公共藝術的參與及互動。

舉例來說,高捷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玻璃藝術,堪稱是最棒的公共藝術代表,其經費雖非從工程款中撥出,而是高捷公司特別編列新台幣六千萬元委請水仙大師Maestro Quagliata出馬,但這件作品確實已喚醒民眾對公共藝術的認知。再如高捷青埔站的〈聆聽雲光〉,也是利用環境光的特色,讓乘客感受光影變化。

不過,白雅玲也有感而發,她表示台灣藝術家之所以鮮少投遞公部門標案,主因就是其養成背景難以承受繁瑣法令規定與行政程序,尤其是公共藝術核心精神應為「民眾參與」,這部分更是常被忽略。然而高捷工程卻努力落實此精神,從創作理念、過程到執行,都加入與環境、民眾互動的元素,藝術家皆須記錄一切創作文字與影片,而這些未來都將會是民眾可以直接了解藝術家與其創作的最佳管道。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