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2008超人氣米勒展 史博館財務交代不清

2009/10/28 06:00

史博與故宮近二年與民間合辦大型展覽盈虧一覽表

記者凌美雪、鄧蔚偉/專題報導

2008年米勒展收支一覽表

博物館舉辦國際交流大展,對藝術教育與推廣意義重大,但因所需經費不貲,博物館便漸由單純募款,自行轉變成與廠商合辦。由近二年來的「公+私」型合辦展覽來看,國內公立博物館不僅已在募款功能上自廢武功,更以牽扯所謂「私人商業機密」為藉口,在展覽財務上出現不可透露的「黑洞」現象,其中是否涉及不法利益?值得政府與民間廠商重視此一問題的嚴重性。

除借展費外,史博館館長黃永川不透露其他細項。
(資料照,記者林曉雲攝)

以去年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創下1.43億元票房的「米勒展」為例,財務就有兩大黑洞,其一是「展覽盈餘」的計算基礎,史博館以合作廠商竟是「民間企業」為由,無法監督其「成本」的形成,並且一再強調雙方合作愉快,完全「相信」廠商的成本項目;其二則是在衍生性商品部分,史博館對該展覽附屬商品的出售,有另外抽成的收入,但此項收入金額卻未列入展覽盈餘計算,帳款去向更完全消失!

米勒展總成本高達1.27億元

據史博館提供的資料,2008年米勒展的看展人數共67萬5,130人,門票實際收入是1.43億元,合作廠商《聯合報》提出該展覽的總成本為1.27億元,依雙方合約第六條第三項規定,若售票張數超過36萬張以上,《聯合報》應再「捐助售票所得扣除總成本後盈餘之20%」,即330萬元給史博館,因此,門票部分,史博館帳上收入共480萬元。

至於關係到米勒展的「盈餘」有多少?「總成本」如何估算出來?據雙方所簽合約顯示,主要內容包括借展費、保險費及廣告宣傳費,其他則包括部分運輸費用、布卸展費用及法國奧塞美術館人員來台費用。

除借展費5,600萬元外,其他費用額度,史博館館長黃永川表示不便公開,只說,記得《聯合報》在TVBS購買的廣告費約一千多萬元(TVBS發言人張維銘對此金額是否確實不願證實)。此外,黃永川坦承,《聯合報》所屬集團之刊物廣告,也可由雙方協調數量列為成本計算,至於多少錢?黃永川不願透露。

展場免費 史博還須額外攤提成本

在「合作策展」的基礎下,史博館除提供國家博物館的名氣、專業人材之外,三個月共90天的展覽會場也是「免費提供」。

若以私人展覽場租來算,「米勒展」這樣大規模的展場,長達三個月的場租將是驚人天價,但史博館與《聯合報》合辦展覽,其場地費用卻不像《聯合報》把自家報紙版面列入成本估算,不僅場地免費,史博館還須負擔水電費。此外,史博館另須攤提的成本包括雜誌、電台及大眾運輸系統廣告,以及展場施作、路旗、文宣海報及開幕酒會等,共約554萬元。展覽合約書載明,展覽結束前,《聯合報》應「繳交」給史博館150萬元;但展覽結束後的盈餘,卻是「捐助」給史博館。對此,黃永川認為也沒什麼不對,他說,「也沒多少錢,抵不了什麼稅」。

衍生性商品抽成 史博館帳目闕如

另一被視為有龐大商機的衍生性商品,收支如何?是否也有龐大盈餘?竟被史博館列為另一項不可公開的祕密。

據雙方合約內容來看,米勒展期間,展場外另闢一販售區供《聯合報》販賣衍生性商品,《聯合報》除支付25萬9,631元場租外,史博館副館長高玉珍表示,《聯合報》每售出100元,就需繳交給史博館10元,但在史博館所提供的收支明細中,卻不見衍生性商品收入。

黃永川表示,因為衍生性商品的合作,是由史博館消合社代表與《聯合報》合作,因此收入歸消合社。但該筆收入究竟有多少錢?其中有沒有入國庫?還是全由史博館員工分紅?黃永川說,進消合社的金額會有4%交史博館做營運基金,其他的就留消合社自己營運用,其中雖有小額比例分紅給館員,但非常少。至於金額到底是多少,黃永川仍不願透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