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 也來說說錢學森

2009/11/04 06:00

◎王丹

號稱是「中國航太之父」的大陸科學家錢學森去世,在台灣的媒體上成了一則重要新聞,甚至有媒體將之放在頭版。但是仔細翻閱這些有關錢學森的報導,無不圍繞其對中國發展「兩彈一星」的貢獻,及當初突破美國阻攔返國的傳奇經歷,備受中共領導人推崇等內容展開;而關於錢學森說起來不是那麼光采的一面,卻集體性三緘其口。這樣呈現出來的歷史人物,我認為是不全面,也不客觀的,其實並不是一個真實的錢學森本人。

我們完全不否認錢學森做為一個傑出物理學家的科學成就,但是做為毛澤東等中共老一輩領導的高級科學顧問,錢學森的歷史影響絕不僅僅限於科學領域。其實,對於1950年代的中國歷史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來說,錢學森很著名的一件事情,就是他曾經以一個科學家的身分,撰文證明糧食生產可以「畝產萬斤」。

當年毛澤東發起「大躍進」運動,試圖在三年內達到「超英趕美」的經濟發展目標。為此,各地紛紛虛報數字,尤其是糧食生產數字,以取悅毛澤東。而在當時已經具備崇高社會地位的錢學森,在《中國青年報》上發表文章寫道:「(如果如何如何),那麼稻麥每年的畝產量就不僅僅是現在的兩千多斤或三千多斤,而是兩千多斤的二十多倍。」還說,「這並不是空談。」(1958年6月16日,《中國青年報》,錢學森〈糧食畝產量會有多少?〉)

根據新華社高級記者楊繼繩的報導:「糧食高產的神話帶來了兩個直接後果,一是大吃大喝,二是高徵購。由於把1958年的糧食總產量估為8500億斤,公布數字為7500億斤(兩、三年後糧食部公布的數字是3980億斤,1984年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為4000億斤,實際有多少只有天知道),國家的徵購指標也就水漲船高。1958年至1959年糧食年度(1958年7月1日到1959年6月30日),實際徵購糧食1113.35億斤,比上一年度多徵購了195.14億斤,增長幅度為21.25%,糧食實際產量按4000億斤算,只比上年增長0.26%。」

這樣的高徵購,是導致後來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中國出現「大饑荒」的重要原因。那場大饑荒,中國餓死的人的數目至今還有爭論,但是最保守的估計也在兩千萬人之上。1959年3月上海會議期間,毛澤東的祕書李銳問毛為何輕信糧食高產「衛星」,毛回答說,是因為看了錢學森的這篇文章(李銳〈大躍進親歷記〉下冊,p365)。這場慘絕人寰的悲劇,錢學森不是完全沒有責任的。

有人說,斯人已逝,我們不應當講他的負面的事情。但是,當對一個歷史人物的評價,牽涉到對後人的警示意義的時候,隱瞞歷史人物曾經起到的歷史作用,就是對現實的不負責任。我們當然沒有期待在1950年代那種極權的氣氛下,錢學森能有勇氣說真話,但是以他當年的地位,不出來說假話是沒有生命危險的,這種情況下,錢學森為了迎合極權暴君的需要,抹滅科學家應有的求真精神,這就是不可原諒的。何況,我們至今沒有看到他對於自己過去的這段歷史有任何的反省。如今錢學森去世了,但是這段歷史,不應當被抹殺。●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