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逐政治水草而居的書商郝明義

2010/04/14 06:00

書商控故宮程序擾民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昨天親自上陣召開記者會,指控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程序擾民,文化行銷變阻銷」。還指故宮須要面對三個問題,包括「故宮如何去除被政治符號牽絆」、「故宮的圖片申購程序,不夠公開、透明、公平」、「故宮內部的決策程序、行政倫理何在?如何避免個別人員形同擾民的行為?」

整起事件起因於大塊文化將出版的《經典3.0》系列叢書,有部分需向故宮取得圖片授權,卻在數月的書信與各種溝通之後,發現故宮內部對於如何授權圖片給出版社使用的方式,反覆無常,且大塊文化把導致合作窒礙難行的關鍵人物,指向故宮文化行銷處處長金士先。

由於事件經過複雜,外人很難一時間判斷是非曲直,金士先昨天雖列席記者會,但被交代不可擅自發言,只說已請辭處長職兩次未獲准,其他都交由公共事務室統一發聲明稿。倒是郝明義在他寫給故宮院長周功鑫的公開信,高舉「台北故宮」的主張,副本已寄送到總統府與行政院,還揚言不排除狀告監察院與法院的做法,相當引人側目。

故宮昨晚發聲明稿表示,在兩岸交流過程中,名稱載示堅持在任何場合均以「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正式全銜出現。

在國內出版界,郝明義算是頗令人敬重的書商,沒想到,自從身兼馬英九的國策顧問之後,他的政治表態壓過一切,竟公然要求故宮在中國不能使用「中華民國國立故宮博物院」之名,而以「台北故宮」之名取代,否則故宮就是「受制於政治符號的束縛,成為文化創意的絆腳石」。

我們不能不說,郝明義這個書商對大中國市場的飢渴,已經到了顛倒是非黑白的地步。這已不僅是商人無祖國,甚至是為了商業利益出賣祖國之名!

郝明義指故宮需要面對三個問題,開宗明義就要求故宮去除「被政治符號牽絆」,郝明義說,故宮要求大塊文化保證將來授權給中國出版社簡體字版書籍時,在故宮圖像授權部分的名稱載示,要標示故宮全銜「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否則就是違反政府法令。

對此,郝明義相當不以為然,舉10年前國民黨執政時期,兩岸故宮合作的《國寶薈萃》,允許雙方出版社互相以「台北故宮」與「北京故宮」載示,當初兩岸尚未三通,何以至今兩岸更遠為開放,反而在名稱載示上更形設限?

郝明義主張「台北故宮」與「北京故宮」並行標示的空間,「不但中性,也最實際。」這就好像乙國的商人,到甲國做生意,甲國要求他,「你要改國名才行」,於是,乙國商人回國要求他的政府,「你要讓我改國名去甲國做生意,否則你就是用政治意識型態,成為文化創意的絆腳石!」而商人所指的文化創意,實則是牽涉極大利益的商業行為。

關於故宮的全名如何載示,實際上最好的選擇就是回到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思考,「中華民國」,這是無論統獨立場都認同的名字,那麼,由中華民國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的圖像,無論到歐洲、美國或中國,都一樣應該標明版權來源是「國立故宮博物院」。至於「國立故宮博物院(台灣)」或「台北故宮」,都不過是疊床架屋或掩耳盜鈴的做法,不僅多此一舉,甚至可能自陷窘境。

身為國策顧問,郝明義有更多「政治」的問題需要審慎思考與處理,他的主張可能影響執政當局,反過來也對民間有示範性,如果一味地以商業利益為考量,接受中國的脅迫,打壓自己的國民,恐怕也只能算是個以文化人之名逐政治水草而居的書商罷了!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