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音樂廳文化藝廊 看見‧聽見 許常惠

2011/08/10 06:00

許常惠遺孀李致慧(前排右3)昨參加多媒體裝置展的光雕作品啟動儀式,感動得頻頻拭淚。(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

透過多媒體展覽裝置,民眾可一邊看一邊聽「許常惠」。(記者凌美雪攝)

今年是許常惠逝世10周年,財團法人許常惠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合作,在國家音樂廳文化藝廊推出一項「影音裝置展」,展出許常惠的創作手稿、樂譜、著作及民間音樂田野採集、影帶、剪報、照片等,民眾可透過互動式的參觀導覽,了解許常惠一生對台灣音樂文化的貢獻。

自法國帶回許多音樂新觀念的許常惠,自1960年代起,引進西方現代音樂,也延續日治時期對原住民歌謠與漢人音樂的田野調查,開啟了台灣研究者對民歌採集的風氣。而這些寶貴而詳實的資料,則成為台灣本土音樂的重要資產。

此次「看見許常惠」影音裝置展,由台北當代藝術館策展,除於文化藝廊一端設置一座光雕藝術作品之外,也將兩邊通道設計成多媒體文物展示牆,其中有部分互動裝置,只要走過地面投影的音符,或點按牆面上的有聲電子書,就會傳來許常惠所採集或製作的重要音樂作品,讓參觀者在觀看文獻資料時,也可一邊感受音樂的脈動。

該展覽將展出至9月4日;同時間,也將舉辦一場「聽見許常惠」紀念音樂會,結合多媒體展演許常惠之重要作品,包括慶典序曲《錦繡乾坤》、清唱劇《葬花吟》、現代舞劇《嫦娥奔月》、兒童清唱劇《獅頭山的孩子》、民族舞劇《桃花姑娘》、歌劇《白蛇傳》選段等。該音樂會於9月4日在國家音樂廳;9月5日在彰化員林演藝廳。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